微信扫一扫
初识操一诺时,她正在自媒体上直播介绍殡葬用品,视频做得有心又有趣。常说“生死面前无大事”,年轻人如何面对生死与葬礼?00后的她进入殡葬行业,用温暖和热爱跨越偏见,成为了一名“生命驿站”摆渡人。
操一诺布置葬礼现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不感觉害怕而是充满好奇
2000年出生在嵊州的操一诺,性格乐观热情,大学就读艺术设计专业,原先的梦想是当自由摄影师。2022年毕业后,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创办了浙江祥泰礼仪服务有限公司的大伯“抓”她去公司锻炼,希望年轻人能为公司——一家做了16年的殡葬行业公司——带来更多创意。操一诺对这个听起来有些“怵人”的行业一无所知,因为长辈们都还健在,她甚至都没去过殡仪馆。
“我只知道大伯创业初期,亲友们都躲着他,那时候对‘死亡’比较忌讳,但如今时代不同了,我完全不感觉害怕,而是充满好奇。”2023年2月,她来到位于新昌的公司总部。
没想到第一天,操一诺就被带到了殡仪馆现场。看到一些家属在火葬现场哭得撕心裂肺,那一瞬间,她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的共情能力很强,这让我能将心比心,理解逝者以及家属的需求,当然工作中还是需要感性和理性相结合。”之后的她跑现场、跟客户对接,设计、宣传、策划、销售……很快成为了殡葬行业一名年轻而出色的“多面手”。
布幔、花圈、祭台、围坛、供桌……测量尺寸,现场装扮,一个葬礼的组成并不简单,她利用自己的美术功底,设计出不少温馨的定制场景。比如使用的颜色不再是传统的黑白灰,而是采用多彩温柔的莫兰迪色。曾有一名女教师,生前特别爱美,家属提出葬礼要布置得漂亮一些,一诺与家属商量后,遗体做了美化处理,现场摆满了粉色玫瑰,也让家属得到了些许安慰。
公司不仅提供现场服务,还要设计生产葬礼配套的产品,许多还要独家定制。如今这个行业的科技化发展,也颠覆了我们的传统印象:电子遗像设备,可以自动播放逝者的图片、视频;智能司仪台,可升降并配备音响……如今,许多家属不选择播放传统哀乐,而用轻音乐或者现代流行乐,有人则会用逝者生前最爱的或者寄托着思念的歌曲。
操一诺设计过红木雕花外框的古风水晶棺、新中式四合院的祭坛,今后打算设计出更多材质和款式的殡葬用品。“今年我还参与设计了SPA床,该产品除了具备清洗、化妆等基础功能外,还添置升降式的功能,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服务逝者。”她说。
尽力让逝者走得有尊严
令我惊讶的是,不止操一诺,公司里还有许多年轻的小伙伴,最年轻的出生于2005年,不少还是小姑娘,捡灰工、守灵员、遗体整容师……有些是殡仪专业毕业的学生;有些或是“叛逆”,希望逃离父母安排的人生路线,尝试别样的领域。这些年轻人为行业注入新能量,也让一诺更坚定地想去打破过去对这一行业“黑白灰”“晦气”“恐惧”的评价。
操一诺努力学习各项工作技能,比如制作绢花花圈的工艺、哀悼时的礼仪流程、遗体整容的手法,她怀着虔诚和温柔对待每一位逝者。看到整洁美丽的葬礼现场,不少家属都感觉眼前一亮,他们经常会握住一诺的手,一次次地表示感谢,还会私下发来一篇篇真挚的感谢信。一次葬礼,对于公司来说或许只是一次服务,却是逝者以及家庭的“人生大事”,所以她每次都会很尽心,尽量考虑到所有的服务细节。
“遗体其实跟我们相差的只有体温,我要尽力让他们走得有尊严。”操一诺告诉我,其实这是一个朝阳行业,现在越来越多人重视葬礼,过去曾有的一些偏见和闲言碎语,也在逐渐打破、消失,像《入殓师》《人生大事》等殡葬业的电影,也在影响人们的一些传统观念。同时,操一诺还在做自媒体普及介绍这个行业,并制作了一档人物栏目,拍摄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员工,让大家认识殡葬行业背后的这些人。
她想起知名经纪人杨天真曾在生日时公开办葬礼,诠释“每天都当最后一天”。生死教育其实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当我们与生死近距离接触,真正理解死亡的含义,才能更好地珍惜当下,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这也是一场温暖的人生聚会
除了日常殡仪服务,每年的清明、冬至前后半个月,都是操一诺最忙的时候。她组织策划了众多独特的大型生态葬,比如海葬、树葬等,其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2023年,他们在舟山举办了一场大型海葬活动,逝者中有一位年近90岁的老海军,为了继续守护这片生前挚爱的海洋,遗愿要海葬。儿女们和母亲一起来送别。没想到第二年,儿女们又来了,原来母亲也去世了,选择海葬与父亲永远在一起。儿女们噙着泪说:“今后有海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
如今,她已服务过上千个逝者家庭,几乎跑遍了全国,杭州、嘉兴、上海、北京、齐齐哈尔……在让家属感到贴心安慰的同时,也让自己对于生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对我说,自己变得越来越有责任心,也为从事这个行业感到自豪。
操一诺说:“这不是简单的一个活动,而是传递对逝去亲人的思念,陪伴每个家庭走过生命最后的告别。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葬礼也不是生命终点站,而是爱的恒久纪念,感觉自己像生命驿站的摆渡人。”她的感悟颇为真诚动人,让人想起村上春树的一句话:“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人与人的告别,有时候是很突然的。正因为要失去,我们才如此懂得珍惜,正因为好好珍惜过,在失去时,我们或许会悲伤与怀念,但不会因遗憾而悔恨。与上一辈忌讳、恐惧死亡不同,这一代年轻人偶尔还会幻想自己离开时的场景,操一诺也向我讲起了她的“梦中葬礼”。
“我要在电子遗像框里循环播放我几百张美照,还喜欢色彩浓烈的鲜花,可以摆满向日葵,播放RAP(说唱歌曲)《飘向北方》‘我的梦在哪里/我就漂在哪里’……我不希望大家太沉重,而是温暖地相聚在一起。葬礼是人生的最后一场聚会。”她笑着说,似乎安心而美好。
来源:越牛新闻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