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近日,一则专家对在外就餐前先用开水烫餐具的习惯发表了一些言论冲上了热搜,在网上引发争议,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开水烫餐具到底有没有用”这一话题的热议。
■ 有的网友表示,支持烫碗,要捍卫自己的习惯。
■ 还有人从卫生角度强调,即便碗筷看似已消毒,可谁也无法保证餐馆清洗流程毫无问题,需要通过烫碗来处理,这是对自己健康负责。
■ 也有网友发表了反对的声音,这几秒钟的过热水,根本达不到杀菌效果。
热水烫餐具能杀菌消毒吗?
根据《GB14934-2016消毒餐(饮)具》中规定,餐具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项目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为不得检出。
1.大肠杆菌
大肠菌群被用作判断食品是否被粪便污染的重要指标,反映食品被人或动物肠道菌污染及污染程度的可能性。
当食品中大肠菌群严重污染时,肠道内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和肠道病毒等)污染机会增加对人和动物具有潜在危险性。使用了被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餐具,可能会导致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便血等症状。在75℃以上温度,时间达1分钟这个条件下,才可将大肠杆菌杀死。
2.沙门氏菌
被其感染后轻则腹痛、腹泻、呕吐,重可导致死亡。不过沙门氏菌不耐热,100℃下加热会立即死亡。如加热温度偏低,则需延长加热时间,温度在70℃时,需持续加热5分钟,如仅有60℃时,则需要15分钟才能将沙门氏菌消灭。
在餐厅就餐时,服务员提供的水未必是开水,用来冲洗餐具时的温度还会进一步下降,这就不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2022年,温州市消保委以餐馆的不锈钢餐具、自消毒餐具、集中消毒餐具为实验对象,对它们进行人工污染后,通过检测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项目,比对经不同温度的热水,冲烫不同时间后的餐具细菌残留情况。
结果发现,如果用100℃的水烫餐具并持续30秒以上,对去除餐具上的细菌效果还是挺明显的;但如果用60℃以下的水冲烫餐具,作用就很微弱。
因此,如能保证是刚烧开的100℃热水,冲烫餐具30秒还是有一些效果,可有效地去除部分细菌。但餐馆的水大多数情况下不满足这样的温度,冲洗时间也不够,所以没啥大作用。
综上所述,在外就餐时,用热水烫一下餐具,没什么坏处,但也别指望能有明显的消毒灭菌功效。想吃得安全、放心,还是要挑干净卫生的餐厅。
外出就餐如何保证饮食卫生?
在外就餐如何保证饮食安全,建议大家:
1.选择正规餐厅
正规餐厅的卫生情况更有保障,餐具卫生合格率较高。
2.辨别消毒餐具是否合格
很多餐厅的餐具都是包装好的,使用前可仔细观察塑封膜是否干净、完整,包装上是否清晰标注了厂家地址、联系电话、保质期。餐具表面是否光洁,不得有附着物、无杂质、无油渍、无泡沫、无异味。
自家餐具如何保证卫生?
自家厨房的餐具和用具卫生也得注意,主要有以下5点。
1.餐具定期消毒
2.筷子定期更换
大多数家庭使用的筷子都是竹筷或木筷,如环境潮湿又清洗不彻底,就很容易滋生细菌,甚至会发霉,长期使用会危害健康。
2020年,上海市消保委征集了200双普通家庭使用过的旧筷子和660双新筷子,包括木、竹、不锈钢、密胺、合金等五类,对这些筷子进行了检测。
结果发现:在这些材质的筷子中,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的筷子更容易发霉,霉菌数量比新筷子和使用3个月的筷子多30%以上;木质和竹质筷子结构疏松,易藏匿细菌,霉菌计数是不锈钢、合金、密胺筷的7倍以上。
所以,要想保证筷子干净卫生,要做到每次餐后认真清洗,等晾干以后再放入碗柜,且碗柜要保持干燥。筷子还要定期消毒,竹木筷子可定期用沸水煮20分钟或每隔6个月换一次。
3.刷碗后碗口朝下放置
4.砧板悬挂晾干
使用砧板首先要做到生熟分开,其次使用砧板后要及时悬挂晾干,避免发霉。推荐用50℃以上的热水冲洗,不要只是干擦。
5.不要用洗碗布擦餐具
有些人洗碗后有用洗碗布擦碗的习惯,《中国家庭厨房卫生调查白皮书》显示,通过活动搜集的洗碗布单块细菌总数量最高的高达5000亿个,用得越久细菌越多,其中包含了19种条件致病菌。
为保证卫生安全性,洗碗布使用后一定要洗净晾干,并定期用沸水煮10分钟以上,经常更换新抹布。
总结
“热水烫餐具”的仪式感可以有,如果想给餐具消毒杀菌,需100℃的水,并保持冲洗30秒以上,否则作用不大。但能冲洗表面灰尘,也算是有个心理安慰,用着舒心。另外,别光盯着外面的餐具,自家厨房也得注意卫生。
来源:新华社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