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风禾尽起,盈车嘉穗。
一
用电量是经济运行的“风向标”之一。1-9月我市工业累计用电224026万千瓦时,累计同比增长11%,其中9月工业用电2794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3.7%,位列绍兴第2。
用电量持续提升,我市在绿色能源上加快布局。今年,建设总规模100MW/220MWh、居全省第二的开发区储能示范项目建成并正式送电。与此同时,我市新增分布式光伏18.42万千瓦,完成率达263.1%,位列绍兴第1。至三季度末,我市还新增公共充电桩676枪,全年目标完成率423%。
金融赋能贡献突出。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87.67亿元,贷款余额1507.78亿元,同比增长13.4%,位列绍兴第1;金融机构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7.2%,较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高于绍兴平均5个百分点,位列绍兴第1。
各项要素的有力保障下,前三季度,我市争取上级资金项目9个,争取国家资金7.29 亿元,新增能耗指标8.9万吨标煤,土地指标523亩。
二
再细看“三季报”,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高开稳走的外贸市场,攻坚加速的项目建设,为持续上扬的经济曲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9月,我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24亿元,同比增长4.0%,位列绍兴第2,其中蚕茧产量达到15204吨,同比增长49.6%,特色农产品桃形李,在桃形李采摘季系列活动以及农业深加工产品的带动下,产值也实现了35%的快速增长。
工业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关键性作用。1-9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09.61亿元,同比增长9.8%;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7.2%,位列绍兴第1。
透过数据看产业本质,领带、电机、机械行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21.9%、17.1%、15.2%,三大传统产业实现产值300.54亿元,同比增长6.3%。
经典产业展现出韧劲的同时,新兴产业也在快速发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增长19.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5.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3%,17家企业入选2024年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提前完成180家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在外需走低、全球产业链加速调整的大背景下,我市外贸也表现出极高的韧性。1-9月,我市出口总额达83.15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电器厨具、机械电机产品分别累计出口4.00亿元、 22.10 亿元,同比增长15.3%、12.0%。嵊州小吃也“扬帆出海”,首批20余万只小笼包出口海外。
今年以来,我市各地项目建设热度不减,甬金高速改扩建、茶坊路北延、比亚迪二期、新起点焊接等重大项目持续推进,91个新建项目开工率达100%。
三
从数据来看,三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散发出温暖的民生“成色”。
投资方面,生态环保、能源、交通和水利投资增速40.3%,位列绍兴市第2。
消费市场上,1-9 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1%,全社会批、零、住、餐销售 额(营业额)分别同比增长17.5%、13.4%、3.2%、10%,其中全社会零售业销售额位列绍兴第2。
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明显政策效果,也为消费市场带来动力。据悉,我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债资金使用进度72.1%,高于全省平均9.3个百分点,位列绍兴第2。我市推进的“厨房换新”惠民工程省级试点工作,全年拟改造300余户,开展的厨具专项消费券发放活动,共计核销补贴450万元,带动消费5000万元。
商贸市场的持续活跃,映射出的是市民生活的多姿多彩。第二届“村越”联赛、唐诗之路山水挑战赛、氧气BAOBAO音乐节、小吃文化节......今年,在我市各类新潮的文旅活动影响下,全市游客数达588万人次,增长11.8%,其中过夜游人数增长17.3%。
消费活力持续迸发的同时,老百姓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624元,增长4.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989元,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38504元,增长6.3%,位列绍兴第2。城乡收入比较同期缩小0.04,缩小幅度位列绍兴第1。此外,截至9月底,我市城镇新增就业6005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率100%,“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已至最后一个季度,全市上下将坚定信心决心,坚持干字当头,以必胜之势决战四季度,确保实现“四季红”、夺取“全年胜”。
来源:嵊州发布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