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浙江日报头版 | 嵊州创新校园食品安全智能化全流程监管 云上紧盯 吃得放心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教育园地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浙江日报头版 | 嵊州创新校园食品安全智能化全流程监管 云上紧盯 吃得放心

转载 张金兰2024/09/10 08:26:1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嵊州发布 作者: 6906 阅读 0 评论 46 点赞


嵊州采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依托“浙食链”省级平台,推行“校园e食安”智慧监管服务模式,通过配送监控、食品追溯、家校互动等功能,让全市7万余名师生吃上了“放心餐”。今日出版的浙江日报对此进行报道。

“红烧对虾、菌菇三鲜煲、三丝大白菜,今天的伙食还不错。”日前,杜先生把女儿送到嵊州市剡城中学教育集团城东校区,打开手机进入“嵊州校食安”平台,查看学校中午的菜谱后满意地笑了。

“食材从哪儿来,检测结果什么样,我们在手机上都能直接看到,很方便。”杜先生说,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看到学校里丰盛的营养餐食,还有公开透明的食品安全信息,一家人都比较放心。

嵊州采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依托“浙食链”省级平台,推行“校园e食安”智慧监管服务模式,通过配送监控、食品追溯、家校互动等功能,让全市7万余名师生吃上了“放心餐”。

在嵊州市市场监管局的“校食安”综合研判中心,硕大的电子显示屏上,一组组数字滚动变换。“‘舌尖安全’有保障,关键在于够智能。”该局食品流通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钱东海说,通过装设在配送中心和学校里的图像采集、温湿度感知等185套物联设备,全市132所学校的后厨、售卖窗等区域在后台一览无余,实现全流程监管,系统还会智能识别货物受损、冷藏失效、病媒生物进入等安全隐患,并实时产生预警信息,方便工作人员及时排查、整治。

“我们每天检测300多份农产品样品。”在嵊州市益嘉配送有限公司的校园食材检测中心,检测员马英拿出一袋红辣椒样品,检测其有无农药残留。为了规避配送企业自行检测“灯下黑”等风险,嵊州成立了县级校园食品第三方专业快检中心,并首创电子食安身份证,马英手中的红辣椒完成检测后,一张包含供应商证照、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等信息的“身份证”便在云端生成,还配有一条专属的编码,面向公众开放查阅。

一张电子食安身份证,串起了校园食材从生产、检测到配送、加工的全流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能第一时间‘熔断’,并快速启动备用配送方案。”钱东海说,目前已累计配送校园食材39.8万余批次,生成电子食安身份证23.7万余份,检出不合格食材27批次,发布熔断指令470条。通过数字化管理,工作人员还能够迅速定位问题食品的源头,实现精准溯源和倒查。

“这里每天都有3000多斤农产品直达校园餐桌,电子食安身份证帮我们省去了不少麻烦。”在嵊州市鹿山街道江夏茭白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炜广高兴地表示,通过政府买单的方式,基地产的茭白等农产品就近直达检测中心,检测结果在线实时共享,送检、查验效率大大提升。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潮新闻 记者 阮帅 通讯员 施展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

223.png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