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江南的冬天,晨起的湖面上雾气弥漫,将整个湖面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树叶上凝结着露珠,轻轻一摇,露珠就会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随着太阳的升高,雾气渐渐散去,湖面、山峦以及远方建筑物的轮廓在阳光的照耀下才愈发清晰起来。
江南的冬天虽然没有暖气,却也是好玩的。除了可以观赏色彩艳丽的山水外,也可以与植物们感受的温度。于是,这条更楼古道成了人们初冬时的心头好。
具体线路:
南山湖风景名胜区--更楼古道--贵门更楼--回程
爬上南山湖的大坝,步入极其清净的更楼古道,因为武装齐全,只留鼻尖和脸颊感受冷意。身披朝霞,人们沿古道而上没几步,便暖和许多;溪水潺潺,附身一掬,浅尝寒意中略带着清甜。
古道的美妙,首当属景致。越山岭,识百草。远处人家的红房子,给人们的心底分外添了几分暖意,清气荡漾的茶园,令人神清气爽,亦如是一种款款而来的江南。
更楼古道
块石铺面上,路旁多以红枫、乌桕、香樟为主,树龄多在百年以上,当地称之为红枫古道。
错杂有致的群枫在光明中燃烧着多层生命的颜色,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从金红到绯红,如团团火焰,依旧美丽而轻盈,使山谷为之明亮,自由的诠释生命的意义。
古道的美妙,其次在于人文。更楼古道是嵊州通金华、东阳进出的古代官道,成为婺越文化传播交流的桥梁,如今却激发时代的生命力,成了人们游山玩水的文旅之道。而贵门更楼的古迹,也道尽了悠悠千古事。
贵门秋色
贵门山古称鹿门山,其时古木参天,野草丛生,时时得闻鹿鸣之声。淳熙九年(1182年),“南宋第一学者”朱熹以浙东常平盐茶使之职来嵊赈灾时,访吕规叔于鹿门,并在鹿门书院讲学,他在北门题“贵门”两字,有道是“山有贤人良足贵,鹿门应改贵门额”,后人遂将鹿门改为贵门。
贵门更楼建筑可分两部分,东为更楼,西为鹿门书院。书院系吕规叔创建,更楼为吕规叔之子吕祖璟建。随四时之序,更楼倒塌后其裔孙重建。如今登上贵门更楼,俯瞰南山湖,碧波荡漾,水影重重,云卷云舒,朗然得意。
诗词史上素来留下名字的女诗词人并不多,而李清照是不可多得的写词甚佳的女词人,爱的词,自然也爱她的愁,只是从未料想到她的《武陵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中的双溪江竟然是这眼前的湖西南,不仅渐生“嵊州这座小城,当真是内秀”之叹。
南方的冬天
是四季的影子
如同水岸的山林
倒影一直在水中
如果错过了枫树最红的季节
那么请一定别错过
叶满地的时候
来源:文旅嵊州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