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7月15日,嵊州市公安局长乐派出所民警陈啸天如往常一样走进生态警务站。由“南山盾”志愿队、社区干部、义警等群防群治力量组成的守护水域队伍整装待发。“今天我们沿着南山水库周边开展巡逻。”根据巡逻路线安排工作,是陈啸天每天的规定动作。
河湖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嵊州公安在重点河道、湖泊等地先后建立6个生态警务站,设立公安局领导、所队长、社区民警“三级生态警长”36名,明确矛盾调解、安全巡护、科普宣传等10项主要职责,全时空守护水域生态。同时,他们还做强“1+2+N”生态警务团队(即1名“生态警长”,1名辅警+1名警务助理,N表示社会力量),配套落实奖优罚劣等措施,切实将生态警务站打造成水源地保护“前沿阵地”。
在设立生态警务站的基础上,嵊州公安同步推动市、镇、村建立“三级湖长”管理体系,组建由志愿者、企业职工、热心村民参加的群防群治“河长”队伍,切实凝聚水源地保护合力。
“如今,全市已成立护水志愿者队伍27支,实现1530条16.9公里河道全覆盖管理。”嵊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中心负责人袁益梁表示,“群众广泛参与的生态警务团队已成为嵊州对外展示水源地保护样本的一张“金名片”。
美丽河湖催生“幸福经济”。嵊州公安坚持“生态+发展”理念,联合生态环境等部门执法资源,借助全市6个水库管理中心平台常态开展执法联席会商,系统梳理近3年来涉水库、湖泊各类纠纷、警情、案件、交通情况,分析重点风险隐患和治安规律特点,形成研判专报30余篇,撬动实施民宿开办“一件事”、“绿道+水道”双系统游览线路、“云喇叭”宣导等“微改革”项目,全力服务和支撑全市以“绿色水域”为基底的旅游经济发展。
如今,“水埠樟香”“风开湖山”“清风诗韵”“溪行花海”“嶀浦望潭”五大景区、25个精品景点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据统计,今年以来,来嵊游玩、民宿入住人数同比分别上升22%、24.1%,嵊州逐步探索出一条河湖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水源地休闲旅游发展之路。
来 源 | 人民公安报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