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瞬间爆裂,疼到尖叫!罪魁祸首又是家里的它……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瞬间爆裂,疼到尖叫!罪魁祸首又是家里的它……
转载
张金兰于 2023/12/28 08:47:3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嵊州新闻
作者:
6047 阅读
0 评论
46 点赞
近日,32岁的刘女士(化名)晚上睡觉前把冲满了开水的热水袋放入被窝中。谁知,就在她钻进被窝把热水袋放到腿上时,热水袋毫无征兆地爆裂了!滚烫的开水全部喷洒到腿上,疼得她大声尖叫。刘女士随即在家人陪同下赶到医院就诊。接诊的医生发现,刘女士的两条大腿内侧可见成片红肿,起了数个大大小小的水泡,部分表皮还有剥脱,周围皮肤有渗液,为双大腿浅二度到深二度烧伤。医生立即给予创面清创消毒,烧伤膏外敷创面保护,预防感染等治疗。由于烧伤面积较大,刘女士住院治疗。经过精心治疗,刘女士创面修复良好,已回家康复。普通热水袋因为经济实惠、使用方便,是不少居民冬日居家取暖的选择之一。普通热水袋虽然不会像充电热水袋一样因使用不当发生漏电、短路、爆炸等风险,但也会因橡胶老化发生漏水、爆裂等情况。刘女士的那只热水袋就是因为使用年限较长,发生了老化,突然爆裂。据了解,一周内北仑区人民医院已收治了2例因热水袋爆裂烫伤的患者。除了要使用质量合格的热水袋、及时发现并更换老化热水袋以外,使用热水袋时,更应该注意防止低温烫伤。“简单来说,低温烫伤就是你觉得这个热水袋不烫,但是在同一个部位放久了,热量囤积,就把皮肤烫伤了。尤其是老年人,身体的感觉不像年轻人那么灵敏,更容易出现低温烫伤。”烧烫伤多是接触了高温物体,如开水、热油、热汤、烧烫的锅沿等,之后形成的。其实不然,当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物体,也很有可能造成烫伤。比如,45℃的低热物体接触皮肤30分钟以上,就有可能出现烫伤。这种烫伤,就是“低温烫伤”。随着温度的升高,损伤也相应加重。更可怕的是与“高温烫伤”不同,低温烫伤创面疼痛感,没有高温烫伤明显。也正因为温度不高,伤口很难被察觉,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面积也不大,看上去不太严重。但事实上,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会发生溃烂,长时间无法愈合。据了解,热水袋、插电式电暖器、“暖宝宝”、取暖灯等取暖设备,以及过热的电子设备、“充电宝”等,通过直接接触或是照射方式都可能导致“低温烫伤”。医生提醒,一旦发生烫伤,市民应立即做好紧急处置措施:
•在充分冲洗后,可以在冷水中小心除去衣物,如果衣物粘住皮肉,不能强行剥去,可用剪刀剪开;•如果烫伤的部位依旧十分疼痛,可将烫伤的部位持续浸泡在冷水中30分钟及以上,以缓解疼痛;•在上述简单处理后,务必及时送医,以免留下永久伤害。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潮新闻·钱江晚报综合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