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去嵊州赶时髦、唱越剧
转载
张金兰于 2025/04/13 09:00:4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嵊州发布
作者:
7273 阅读
0 评论
52 点赞
穿过剡溪畔的白墙黛瓦,未及深巷已闻声。在浙江嵊州,每块青石板都浸润着四工腔的婉转,每扇木格窗都透着吴侬软语的清亮。在这个常住人口不足70万的江南城市,活跃着117个民营越剧团,培育出200余个民间戏迷社群。以纱帘作遮挡,选手在帘里唱,评委在帘外听,纱帘升起意味着选手有了全面展示的机会……2023年7月,首届嵊州“村越”邀请赛在越剧起源地嵊州市甘霖镇东王村举办,以村为单位,自下而上在全市236个行政村广泛开展。活动参照电视节目导师战队的模式,邀请多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当评委,通过越剧PK赛选拔出各村的“民星”。评委是名家、观众是行家,想脱颖而出全凭实力。因此,当理发师、新嵊州人罗雪洪夺冠时,台下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唱好越剧首先要讲好嵊州话,再学透折子戏,没几年工夫根本开不了口,可想而知他对越剧爱得多么深沉。”一位戏迷评价。 嵊州人热爱越剧,越剧让嵊州受到关注,一切似乎顺理成章。“实际上没那么简单。几年前,面对时代浪潮,越剧也曾陷入传播途径窄、受众面也窄的境地。”嵊州市文化馆馆长、嵊州“村越”总导演姚华江说,百姓热爱是基础,越剧融入生活还需要点燃一把火,而这把火正是“村越”。首届嵊州“村越”刚落幕,姚华江还未来得及休整就有村民打电话问还有没有下一届,还有戏迷给嵊州市文化馆留言问怎么报名。 火热的态势一路延续下来。自2024年6月启动比赛至10月进行决赛,第二届嵊州“村越”的话题全网总曝光量超过12亿。相较首届,第二届嵊州“村越”从个人赛升级成团体赛,借鉴体育比赛的设计,小组挑战赛采用主客场双循环的方式进行,比赛看点更多。选手除了本地居民外,另增设外援,添加乐队现场伴奏。“我们还特别强调,每队要包含一名年龄小于12岁的队员,且所有队员要全妆出战。”姚华江介绍,新规则主要是为了挖掘新苗子,有的小队员现场一亮相就收获了不少“妈妈粉”。姚华江认为,如果说首届嵊州“村越”是对越剧艺术普及的探索,第二届则是越剧IP催生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的实践。嵊州“村越”的“出圈”,让嵊州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群众文化面貌有了不少新变化。文化服务更精准了。姚华江算过一笔账,单是每年支持每个村看一场大戏,就需要400多万元投入。站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角度,这笔资金如何更精准地做好服务?姚华江和团队通过深入乡村调研,得到了答案——把老百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舞台搭到群众身边,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开展越剧活动,不光送演出,还扩大培训。”姚华江分享,越剧比赛办出规模,村里的古戏台、文化礼堂都用起来了,乡村居民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增强了,越剧创作氛围更活跃了。 文旅融合程度加深了。第二届嵊州“村越”在演出基础上融入了美食、非遗等活动,众多文化设施和景区与越剧表演融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外地戏迷前来观赛。嵊州越剧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村越”期间,小镇游客接待量比平时增长近4倍,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文创产品等相关产业发展,很多观众通过线上渠道订购越剧周边好物。嵊州黄泽戏服的销售额同比增长60%,嵊州小笼包线上销售额同期翻了两番。 人才梯队扩容了。“村越”促进了嵊州群文人才梯队持续扩容。以前没发掘到的好苗子都冒出来了,年轻戏迷称找到组织了,民营越剧团数量迅速增加。目前,嵊州正在积极培育越剧文化特派员,计划每村配一名,引导他们扎根基层开展教学,创作新越剧作品。眼下,第三届嵊州“村越”已进入筹备期,活动从今年5月启动,支持线上报名,在中老年参赛者之外,还为大学生等群体开辟专门赛道,鼓励戏迷用家乡方言改编越剧,让观众过足戏瘾。“在嵊州,如果不会唱几句越剧,没参加越剧队,不关心‘村越’,都感觉跟不上时代了。”一位嵊州戏迷说,“村越”正让传统文化变成现代生活新时尚。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中国文化报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