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喜报喜报!崇仁中学一老师导演的这部剧获全球奖项,陈丽君也参演了!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民生热点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喜报喜报!崇仁中学一老师导演的这部剧获全球奖项,陈丽君也参演了!

转载 张金兰2024/11/21 09:01:2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 7419 阅读 0 评论 53 点赞




最近,嵊州首部越剧电影《汉文皇后》在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佳导演奖,同时获得最佳戏曲电影、最佳女主角提名奖。

《汉文皇后》编剧张波在嵊州崇仁中学教书时,因创作越剧《李清照》,参加了在莫干山举办的全省戏剧剧本创作会,于此走上文坛。

image.png

《汉文皇后》剧照。

创作《汉文皇后》
1980年,张波调当时的嵊县文化局工作,宿舍安排在“越剧之家”,专写越剧剧本,《汉文皇后》就是在这时期写成的。《汉文皇后》以西汉初年“文景之治”为背景,出自《窦皇后姐弟离合》《汉文帝执法斩舅》等史料,这部宫廷正剧揭示了“依法治国”“法重如山”等主题。脱稿后寄给了时任上海越剧院院长袁雪芬,袁雪芬看完《汉文皇后》剧本后,把张波叫到上海进行多次修改,排演《汉文皇后》期间,袁雪芬又把张波借调到上海越剧院参与排戏。1982年10月18日,一级演员金采风领衔扮演窦皇后,第一次将《汉文皇后》搬上舞台,首演于上海人民大舞台,获得文艺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汉文皇后》也成了越剧“金派”代表作。金采风首演大获成功,她特意从上海赶到“越剧之家”,见到张波的母亲就上前一把抱住,“感谢您有这么优秀的儿子,写出了这么好的剧本,‘窦皇后’让我争了光!”金采风当时已是公认的越剧表演艺术家了,远道而来的感谢让张波深感惊喜。

image.png

杭州也有好消息传来,剧本《汉文皇后》于1983年刊载于浙江的《戏文》杂志,同年底荣获浙江省首届戏剧节演出奖和剧本奖。1984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汉文皇后》单行本。1987年,该剧舞美作品参加了中国舞台美术赴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参加第六届布拉格舞台美术展,荣获“传统与现代舞台美术结合荣誉奖”。1987年,该剧由上海电视台摄制成5集戏曲电视剧播映。上海越剧院演出后,嵊县越剧团、宁波小百花越剧团、乐清越剧团等越剧团相继排练上演。40年来,这部越剧历史剧被全国30多个剧种“移植”演出,传唱不衰。2018年,《汉文皇后》入选《浙江省新时期优秀剧作选》第一卷,张波另一部越剧历史剧《汉武之恋》入选第二卷,成为“浙派”戏剧文学中的经典剧目。在嵊州“村越”的舞台上,老百姓多次唱起《汉文皇后》选段。
“我对笔下的越剧,力求唱词美、音乐美、演员也要美。我像写诗歌那样写戏文、写《汉文皇后》,我把好越剧称为‘诗剧’,我要亲自为她戴上这顶新凤冠。”张波用中华美学为越剧赋能,下真功夫、练真本事,真情实感的诗意表达与艺术创新的活力,成为他创作的源头活水。
苦难也能酿成蜜
张波算过,自己在学校里总共才读了6年书,小学是逐年跳级,读了4年就考上了嵊县中学,父母卖了家里唯一的一头牛供他升学;在嵊县中学初中部读了一年半,就参加了解放军,当年才13岁,是部队里年龄最小的兵,1956年复员后考入西北大学历史学系,在大学学习不到半年,就被打成右派。1964年,张波回家乡廿八都村参加劳动,农闲时候写作,起初写小说、诗歌,但投稿后往往石沉大海,妻子郑曼清就提醒他,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可以改写其他的文学体裁,比如剧本,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张波就找熟悉的素材落笔,其中一个剧本中的人物原型是自己的岳父,写岳父在解放前带领浙南游击纵队在雁荡山干革命的光荣历程。
为了养家,张波成了养蜂人,携妻子天南地北赶花采蜜,颠沛流离风餐露宿,两人的手被蜜蜂蜇得伤痕累累,但妻子郑曼清从不抱怨。不幸的是郑曼清抑郁成疾早早地过世了,早期的剧本由她誊写完成,张波一直把手稿珍藏在身边。郑曼清是干部子女,在他人生低谷时嫁给他,甘愿陪他受苦,不离不弃,岳父还每月给他寄钱帮助他鼓励他。
“何处闻绝唱?风雨出潇湘。自古至爱必有憾,更那堪夜未央!此情应问湘江水,与之谁短长?啊——爱有憾、爱有憾,至爱至憾称绝唱!”这是张波在电视剧《毛泽东和杨开慧》中写的片头曲。在大家的眼里,张波和妻子郑曼清至爱至憾也可以称得上绝唱。
张波拼命写作,以此来告慰妻子的在天之灵。有人说他出道即巅峰,事实上成功哪有这么容易,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时任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顾锡东在《有勇气才能勤奋》一文中写到张波:“前面提到我省戏剧作者的创作水平普遍有所提高,而且不少同志创作特别勤奋,作品一个比一个成熟,成活率也相当高。其中我特别要提一提‘南张’‘北张’两位文友。‘南张’是指张思聪同志,‘北张’是指张波同志。此文发表在1984年第2期的《戏文》杂志上,顾锡东旨在鼓励张波以及全省100多位戏剧作者勤奋实践,多出成果。顾锡东嘱咐他改写《回天记》,张波重新设计剧情,安排人物,剧名定为《霍光废帝》,由绍剧团排演后,在浙江省第四届戏剧节上获多项奖项。

1992年张波退休后,创办了杭州华文影视公司,为家乡量身定制拍摄的4集电视剧《民情日记》,2002年在央视播放。张波创作并拍摄的电视剧共有逾200集,屡获全国大奖,在“影视浙军”中以写历史题材见长,代表作有电视剧《秋瑾》《马寅初》《毛泽东和杨开慧》。《秋瑾》获十六届飞天奖一等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艺奖等;8集电视连续剧《马寅初》,获十八届飞天奖一等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编剧奖。张波在剧本后记中写道:“只有马寅初先生不管你狂风暴雨,不管你警告、劝说、罢官,就是死认真理不放,始终不作违心检讨。这便是一种精神,一种不可或缺的民族精神。”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彭珮云专程看望张波,为他塑造的马寅初这个铮铮傲骨刚正不阿的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形象点赞。

来源:绍兴日报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

223.png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