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游进花泻潭——著名作家、诗人黄亚洲一行嵊州采风作品选登④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民生热点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游进花泻潭——著名作家、诗人黄亚洲一行嵊州采风作品选登④

转载 张金兰2024/08/31 08:21:2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嵊州发布 作者: 6303 阅读 0 评论 52 点赞


嵊州美境:只需一眼,便已沉沦

引言:甲辰盛夏时节 ,著名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黄亚洲携近二十位作家、诗人、书画家等前来嵊州采风。

夏风烈烈,暑气蒸蒸,艺术家们热情却胜过暑日高温。去金庭,在羲之墓地虔诚拜谒书圣;到华堂,在宗祠学先贤论书道挥毫泼墨;上贵门,进鹿门书院瞻仰朱熹,学宗风,继绝学,志在传承发扬,有惠社会;到剡城,在嵊州书画院,与嵊州书画家们切磋交流画道书艺;深入乡村,亲身感受嵊州新农村建设新面貌。他们一路行走,一路欣赏嵊州的山山水水、人情风物,并用他们手中的笔,为嵊州留下了丰富的墨宝、优秀的诗文。今刊出部分优秀作品,以飨读者。同时,向黄亚洲领衔的艺术家一行致谢。

——编者



游进花泻潭

文|童南庆


清澈的小乌溪江,从几十里外苍翠群山的皱褶中汇流而来。溪江渐流渐宽,一碧清流穿缀起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江潭,到了下游,出现了一个最美的花泻潭。

花泻潭离高童村一箭之遥,属嵊州高童村的地盘。

花泻潭因潭东面有一座陡峭的青山怀抱,山名花泻山。花泻山,因春天里漫山满坡杜鹃花、紫藤花、迎春花以及各种叫不出名的野草花盛开,到了深秋,山上又是红叶满山,金黄色的野菊怒放。一句话,花泻山因终年山花如瀑布飞泻,故名花泻山。潭得山之惠,故名花泻潭。

是谁,为此山此潭取了这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我猜测是当年严村某一个秀才。

从前,花泻潭西岸边有一个村叫严村,村子里人多姓严。严村早已消失,是什么原因消失不得而知,也无从考证了。如今的严村叫严村畈。岁月如流,沧海桑田,古有严村,最有力的证据是严村畈里有命名大典田、小典田、上油车田、下油田、庙下田、观音阁等等。

在历史上,有大小典当铺两家、油车店两家等,村子一准不小,从严村畈的遗址版图踏勘,当年很可能还是一个小镇。严村里那一位饱读诗书的秀才,每每看着流经春冬的姗姗碧潭,潭东岸满山满坡的山花,于是有了灵感,给山、给潭取了这么个让后人欢喜的美名。花泻山的景,花泻潭的水,也确实配得起这个美名。

时间的河流悄悄流到了1958年。这个时间段里发生过不少大事,花泻潭与花泻山也发生过几件大事。第一件是花泻潭的水坝处,当年要筑一个大水坝,造一个名叫红旗的大水库,名字响亮,描绘的梦境是山峡出平湖。为了建水库,花泻山几百米的山坡上的树木柴草砍得“镜光”。不光树木柴草砍得“镜光”,连山上的泥土也被清扫得“镜镜光”,山体裸露出有棱有角的花岗岩石。阳光下,花岗岩闪闪烁烁,真正欣赏到了什么叫做童山灼灼。再是接着大炼钢铁,又把花泻山大半座未被剥皮的山上的千年古树,一棵不剩地砍伐、烧炭、炼钢,到后来水库没有建成,直到今天也说不出为什么要在这里建水库。再后来,又是大办村食堂,又把山上的小树柴草砍斫来炒菜烧饭,一而再、再而三,花泻山上只见光山,不再见花开花泻。花泻山,花泻潭,一时山憔悴、水失色,山与潭成了有名无实。

大自然是神奇的,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花泻山碰到了一个历史好机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满眼苍凉的花泻山慢慢地从没有寸土的花岗石上,奇迹般地生长出松树、枫树、乌禇树、柏树、紫藤等,沐雨露、承阳光,树木开始郁郁葱葱,山开始丰腴、长高,山恢复了元气,春天里又有花瀑飞泻,花泻潭又花姿云影地漂亮起来。

自然,最早的花泻山,要远比现在幽静得多。听说有严村的时候,花泻潭东岸的花泻山脚没有路,一条官路从严村大街路上经过。在靠东北与正南边的小乌溪江上有两座桥,一桥连着江流溯源,走进很远的大山,一桥顺水通往山外的世界。走出山外的世界,必经我的家乡童村。花泻山脚绕着花泻潭的路,是在严村消失很久很久后的事。最初花泻潭边的路,随山赋行,弯弯曲曲,起起伏伏,行走倒不算难,只是有了独轮车、手推车后,经过几个有岩石隆起的路面时,得有人背着绳子在前拉车,车才能吃吃力力地推过坡去。到了20世纪末,花泻潭边,花泻山脚修建了公路,路就不再是过去那条路,路就成了今天的这条路。

在我少年的记忆里,花泻潭还着实浪漫过,在澄碧清澈的花泻潭里,一年四季都是各种溪鱼游弋,斤把重的白条鱼、青鱼、翘嘴鱼、鲫鱼,石斑鱼,还有叫不出名的小杂鱼,几十条一群,几十条一群的,成群结队游来游去,甚至最大的鱼也会有四五斤、八九斤的,有时还会发现潭里的鱼会在透明的水中翻滚着身子,一翻一翻地露出银白色的鱼肚,太阳一照,一闪一闪的鱼鳞反射出一道道刺眼的亮光。有时近一米来长的河鳗、鲶鱼,本来在河潭里游动,忽然意兴大发,突然直冲出平静的潭面,分明想来一个飞龙上天。当然,最有趣的还不止这些,当大地春气萌动、暖阳高照的日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老甲鱼,有的如海碗般大小,有的近似脸盆般大小的老甲鱼,会在静悄悄的中午时分,爬上花泻山伸入花泻潭平坦的大岩石上,有的趴着,有的翻身袒露着白白的甲鱼肚,眯着眼睛,啄着尖嘴,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当听到沙沙走近的脚步声,阅世很深的老甲鱼会机灵地一翻身,一打滚,扑通滚入花泻潭里,潜入潭底,笨拙地划动四脚,爬进潭底的岩石洞中。只是这般有趣的情景,已成奢侈的记忆了。

随着公路的修建、交通的便捷,原本只是我们当地村民独享的花泻潭,说不清从哪年起,渐渐地竟成了一个公共天然游泳浴场。远在十多公里外市区的人,还有新昌、上虞外地外市的人,开着车兴致勃勃地赶到花泻潭里来,分享花泻潭的水。一个好的天然游泳场要有较宽阔的水面,花泻潭有着长超半公里、宽近五六十米的水面,而潭在水坝处和两岸深约一米多,水由水坝与岸边渐向中深入,潭中深处约摸四五米,这样的宽度和深度的水域的游泳地,足以让爱好者尽兴畅游,让不善游泳者在岸边嬉水娱乐。重要的是花泻潭水还在不息地流淌,是一潭活水。这里可改朱熹的诗句,“潭水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这花泻潭的活水,源头之一在贵门。贵门是当年朱熹曾经讲学传业的地方,今天还完好地保存了贵门的鹿门书院,书院山涧中的一注清泉便流入小乌溪江,流经花泻潭,花泻潭得了文化的润泽滋养。

到了酷暑盛夏,在12个时辰里,花泻潭几乎没有宁静的时候,有中午顶着烈日在水中畅游的,有一大清早踏着露珠下水的,有子夜时候来享受清静的,还有半夜寅时来争得一天中头道清水游泳的。花泻潭两岸的树枝上,芦苇丛中栖息的夜鸟,自然十分讨厌半夜里到花泻潭游泳的爱好者,他们为了自己的欢乐,却闹得鸟儿们不得安眠,惊起的夜鸟无奈而恼怒地叽叽喳喳地啼叫着,飞向新的树枝芦苇中去,继续它们的睡梦。

花泻潭游泳最热闹的是傍晚,从太阳离西边的山梁还有一两丈高,到太阳落下山岗,暮色苍茫,几百号男男女女、大人小孩,在花泻潭上欢笑嬉闹,游来游去,两岸树枝上的知了兴奋不已地嘶叫助兴,更有成百上千的蝙蝠,白日里,它们停在花泻山的树林里休息,暮色初起,它们便齐刷刷地飞起,在花泻潭的天空上穿梭飞翔着,人沐清水,蝠翔天空,那壮观的场面好一幅祥和的画图。

游泳爱好者都知道,游泳最最惬意的是仰泳,而在花泻潭仰泳,那个惬意又是在别的地方难有的享受,你躺在缓慢流动的水面上,让身体缓缓地随水漂移,这时调皮捣蛋的小溪鱼会游来,在你的颈上、脚上、背上轻轻地啄一下,啄一下,你这时不妨反手去捞一捞小鱼,鱼儿便一哄而散。再过一会儿,你又不紧不慢地划动几下手臂,让自己往上回游数米,又让自己仰躺在水上漂漂漾漾,这样反反复复,惬意无以言表。

花泻潭游泳,不仅是最惬意的,也是最有诗意的。夜晚,天蓝,气清,微波轻拂,流水轻盈,在这样的氛围里,躺在花泻潭的水面上仰望,深邃黛蓝的天空上,装饰着一片洁白半透明的鹅毛月,思上九霄……

想想,异国他乡的诗人拜伦、雪莱、普希金一准是借了我们家乡花泻潭天上的那一片鹅毛月作笔,才写出这般优美的诗篇。安徒生、塞万提斯一准也是借了这一片鹅毛月作笔,才写出启迪心智的童话,才写出妙趣横生的堂吉诃德大战风车。可惜中国文人不用鹅毛笔,用的是毛笔,不然他们也会对花泻潭天上的那一片鹅毛月,爱到痴醉,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维,准会有另一种更恬淡的诗情!要是李白当年游历花泻山花泻潭,那千古流传的名句中,就不只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了。若苏东坡当年被贬到我们家乡游历过花泻潭,那一定会多一篇像赤壁赋一样的名篇了。花泻山,花泻潭,风景不逊赤壁。从来风景要靠名人写,名诗、名文来扶。大地上从来不缺风景,缺的是文化。

甲辰仲夏的一个下午,作家、诗人黄亚洲携一班作家、诗画家、歌唱家等到花泻潭游历,并跃入花泻潭中尽兴畅游。高童村花泻潭从来没有一下子来过这么多文化大咖,这算得是花泻潭高童村的一件幸事了。黄亚洲还即兴写下了行吟诗《嵊州花泻潭游水》,其中有诗“花泻潭名字取得好,太多的花瓣落了进去,这也怪不得春天和夏天,风一来,整条山沟彩雪纷飞”。

我内心期许,这一次作家、诗人、艺术家到高童村花泻山的游历,下花泻潭游泳,只是引来更多作家、诗人、艺术家们的开篇之旅。黄亚洲的诗,只是书写花泻山、花泻潭的第一行诗歌。来日,纷至沓来的作家诗人,其饱蘸花泻潭之水所作诗文,准与花泻山的花瀑一样,缤纷无比,我深信之。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

223.png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