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7月19日,嵊州法院举办“图强争先·晒比奋进”系列主题论坛之第三期“司法民情大比武”活动。13名员额法官从大处破题、于细微处落笔,用一个个真实案例、一段段难忘经历,全面展现了法院人牢固树立当事人“一件事”理念,坚持能动履职,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积极推进社会基层治理,践行“司法民情日记”的生动画面。
院党组书记、院长方艳,市政协常委会委员、社会和法制委主任吕天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曹江英,市纪委监委第七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陈军,市委政法委政治处主任周芳出席活动并担任评委。全院干警及工作人员参加活动。
“司法民情大比武”活动作为我院“司法民情日记”工作机制的重要一环,是引导干警牢树沉下身子听民意、当好群众“贴心人”意识的重要抓手,也是多方位、多层次提升干警能力素养的重要平台。
一起来聆听现场
👇
民一庭副庭长
李欢添
在我看来,书写“司法民情日记”主要是围绕四个“心”, 一是“耐心”聆听“如我在诉”,换位思考感受当事人的心理和情感,理解当事人的诉求和期待;二是“慧心”巧解千千结,多走多看多思,寻求基层力量帮助,用智慧巧解纠纷;三是“匠心”打磨司法精品,以追求极致的匠心精神打磨每一份裁判文书,最大限度彰显审判的温度和力度;四是“初心”不改能动履职,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司法热点难点,做深做实法治宣传回应群众法治需求。
甘霖法庭员额法官
刘丹凤
我眼中的“民情日记”,不只是各方当事人的诉求,更是一方社情民意的挖掘;不只是为民服务的精神,更是讲究方式方法的调解准则;不只是个案纠纷的化解,更是聚焦类案的靶向施治;不只是法院的单兵作战,更是集聚合力的基层治理。念民之所想,应民之所需,是我作为员额法官的使命,也是“司法民情日记”的本质,更是我践行“司法民情日记”的方向。
民三庭副庭长
汪丽娜
书写新时代“司法民情日记”,要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姿态、“雪压青松挺且直”的精神、“无须扬鞭自奋蹄”的自觉,办好群众“心头事”、当好百姓“解忧人”、答好为民“必答题”。要厚植“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秉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的工作要求,以为民之心为圆心,以不懈努力的足迹不断扩大圆周,描绘出司法为民的最大“同心圆”。
刑庭员额法官
张煜英
作为刑庭的新成员,我在工作岗位与职责的转变和刑事审判业务的钻研学习中,渐渐发现民情俯拾皆是,有的来自于案卷无声的诉说,有的来自于耐心的倾听,有的来自于主动的作为,只要用心、用情去体悟民情民意,我们就能在工作岗位上、在司法实践中,传承和发展好新时代“民情日记”。
民一庭员额法官
陈华莹
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新时代的法院人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司法民情日记”,于我而言,主要是以下三个步骤,一是记下来,把群众需求记录在案、记在心上,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在第一时间回应诉求、告知进展;二是做起来,坚持需求导向,紧紧围绕各方当事人需求开展工作;三是常思考,积极主动把群众的需求想在前、干在前,把群众放在心上,才能知道怎么做得更好。
立案庭副庭长
温宇明
作为员额法官如何依托“司法民情日记”担当作为,我认为有四方面,首先是从理论上深挖内涵,并与自身的工作方法相融合;其次是从实践中深化内容,随着社会环境变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再者是从反思中感悟要求,坚定政治站位,坚守司法公正;最后是从工作中走深发展,通过丰富民意调查、提升经验总结、精准获取需求,聚司法温情于秋毫之末,展为民初心于细微之处。
崇仁法庭副庭长
徐烽平
作为一名法官,日常工作围绕着纠纷转,而纠纷实则是群众提出问题找到法院希望得到解决,所以实际上法官就是围绕着群众的问题转。要做个有“心”人,耐心倾听当事人意见,及时和当事人沟通交流,从个案中为群众书写公平正义,这就是基本的在司法中看民情、解民忧。要通过司法建议、合规审查、源头普法,深入群众,逐案记录,做好统计,多思多想,内外协同,根本性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以更高层次、更宽视角践行“司法民情日记”。
民二庭副庭长
周叶萍
基层法官如何书写好“司法民情日记”,可以从三方面来回答,一是思想上厘清“亲”与“清”的关系,只有走近群众、亲近群众,才能了解群众的真实司法需求;二是行动上多去到村社走走,不能仅是被动坐堂问案机械适用法律,还应多到田间地里、工厂大院走走,认真倾听民声民意,源头防范矛盾纠纷发生;三是本子上要认真做好记录,记载事项应能让人一眼就看出群众的“急难愁盼”,并以此作为工作着力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行政庭(综合庭)副庭长 龚中祥
书写好“司法民情日记”,一要耐心倾听、用心记录,让当事人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有利于法官梳理出案件背后的问题症结,为下一步化解争议打好基础;二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树牢“如我在诉”意识,站在当事人角度摸清心结、“对症下药”,推进争议实质性化解;三是能动履职、纾困解难,要摒弃就案办案思维,通过能动履职提出解决方案,切实帮助群众纾困解难。
三界法庭员额法官
杨柳青
以“访民舍、记民情、想民心、议民事、解民难、帮民富”为内核的“民情日记”要求我们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个案件、处理好每一起纠纷。我曾在一起案件中收到当事人寄送的锦旗,我想这既是对我之前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未来工作的鞭策,在办案中,我将继续秉持坚定的法律信仰,着重关注当事人司法需求,走好司法服务每一步。
民二庭员额法官
沈杰
民情日记,不仅是一本记录民情、反映民情的小册子,更是我们基层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谈到“司法民情日记”,就不得不谈到“感受公正”,作为一名民事法官,如何努力让当事人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的体会是要学会倾听和引导。民情日记,不光是一纸记录,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让我们时刻用心去倾听感受群众的诉求,以便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司法服务,弘扬社会正义。
执行局副局长
潘立锋
执行干警要传承发扬“民情日记”精神,多措并举从根源上化解涉执纠纷,将“如我在执”深深根植于每位执行干警心中。在一起外省设备查封案件中,我通过与双方当事人真诚交流、耐心沟通,成功打开双方心结达成和解,且后续反馈良好。今后,我将主动转变观念,积极学习和了解新观念,从每一个案件着手、从每一件小事思考,又快又好地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黄泽法庭员额法官
徐园园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情日记虽形式多样,但为民情怀始终不变,作为法官,要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坚定信念耕好“民情田”,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身入”更要“心至”,走进群众、找准症结;要以“千山万壑不辞劳”的实干担当耕好“民忧田”,走出法庭,走进家门,聊一聊家常里短、听一听鸡毛蒜皮,探寻解纷之道;要以“脚踏实地山可移”的恒心韧劲耕好“民心田”,坚持不懈记录民情日记,记民忧、解民难、聚民心。
13名员额法官宣讲完毕后,党组成员、副院长章国松围绕民情日记“怎么看”、民情日记“记什么”、民情日记“怎么记”三方面,并结合宣讲人具体表现作精彩点评。
此次活动经现场评比产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一等奖:徐烽平
二等奖:汪丽娜、徐园园
三等奖:陈华莹、龚中祥、刘丹凤
- E N D -
来源:嵊州市人民法院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