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短短十几米,她跑了整整42年……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民生热点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短短十几米,她跑了整整42年……

转载 张金兰2024/07/17 09:05:4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 7344 阅读 0 评论 54 点赞

今年4月中旬

嵊州和合寻亲工作室民警商朝阳

在短视频平台收到了

一条“奇怪”的信息——

“爸爸妈妈6岁”

沟通时

对方一直重复发送这几个字

直到加上对方女儿的微信才知道

这次的寻亲人马女士

是一位来自河北保定的聋哑人

她想要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和妹妹

虽然沟通起来有些费力

但商朝阳仍能感受到对方的迫切

喜讯终于在7月15日传来——
“我的宝宝……”
随着一声声饱含思念地呼唤
隔着十多米
母亲陆阿姨疾步飞奔向
自己的大女儿马女士
紧紧拥抱那一刻
泪水早已打湿了面颊
分别42年
他们终于等来了团圆


孩子走失,一家人苦寻42年


曹女士是家中二女儿,姐姐在7岁时不慎走失,母亲陆阿姨多年来,一直念叨要找到她。

姐姐走失时,曹女士也不过才4岁,但她对姐姐的印象很深刻,姐姐因为小时候生病导致听力障碍,不会说话,但对她很是疼爱。

image.png

1982年6月27日,她和姐姐住在姥姥家,因为妈妈不在家,姐妹俩便打算出门寻找母亲,“我们走到了路口,姐姐比着告诉我,家里有西瓜让我回去吃,但我回家却没有找到,等再去找姐姐时,她已经不见了。”曹女士说,现在回想起来,姐姐一定是担心她年纪太小,不想她一路顶着太阳出门,所以“骗”她回家休息。

孩子不见踪影,陆阿姨闻讯差点晕倒,全家连忙出动寻找,但找遍附近的村子,都没有看见孩子的身影。


为了找到孩子,之后的日子里,陆阿姨和丈夫只要有空就会赶到周边城市寻找线索。他们上过广播,发过传单,贴过寻人启事,然而茫茫人海,想要找到一个孩子谈何容易,更何况孩子听不见声音,能够找回家的希望更加渺茫。

陆阿姨每每看到寻亲节目,都忍不住落泪,想起自己的女儿。曹家人只要听说哪里有聋哑女孩,就会赶去查看,虽然已经积攒了很多失望,但大家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并在河南警方的帮助下进行了采血登记。


离家找妈妈,却从此与家人分别


最令人感动的故事,莫过于双向奔赴。

就在今年4月中旬,商朝阳在短视频平台,收到了一条求助,来自河北保定的马女士,她是个聋哑人士。

马女士回忆,自己在六七岁左右偷偷离开家找妈妈,上了一辆公交车后,一位大人和她说帮她找妈妈,谁知竟被带到了安徽临泉生活。如今,马女士已经在河北安了家,还有了女儿。可寻亲的念头,时常在脑海中闪过。

image.png

马女士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商朝阳帮助好多人寻亲成功,于是向商朝阳发出了寻亲请求。


马女士不知道父母的名字,也不知道家在哪里,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儿时与家人一起看过的毛主席雕像,以及妹妹手臂上有一处烫伤……


42年后拥抱

姐姐一直记得妹妹手臂上的伤疤



虽然有用的信息很少,商朝阳还是积极与马女士沟通,展开相关调查。幸运的是经过血样入库比对,不到一个月时间,成功比中了河南永城的曹姓家族,在河南警方和寻亲志愿者的一起努力下,商朝阳确定马女士就是曹家走失的大女儿,并很快安排了双方在和合寻亲工作室见面认亲。

image.png

7月15日,曹家人来到嵊州公安和合寻亲工作室,陆阿姨激动地握住商朝阳的手,“谢谢民警帮我们找到女儿!”一句感谢,道出了此刻一家人的喜悦与激动。

image.png

相认时,马女士看见了妹妹手臂上的伤疤,她清楚地记得,那是小时候妹妹喝水时不小心被开水烫伤的,举起妹妹的手,她的眼泪夺眶而出。


儿时的记忆渐渐回笼,找到亲人的喜悦萦绕在心头。马女士的女儿,把陆阿姨的话,一句一句的翻译过来,大家用特殊的方式唠着家常。


“妈妈……妈妈……”马女士虽然幼儿时就丧失了部分听力,但“妈妈”这个音节从小一直扎根在她的脑海里,她低哑的嗓音,努力回应着母亲的呼唤,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没有离别的夏天……

image.png



来 源 : 浙江法治报、嵊州警方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

image.png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