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嵊州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在艰苦卓绝的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
嵊州儿女抛头颅洒热血
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今天,让我们跟着爱嵊州
一起打卡嵊州红色地标
市党史陈列馆
地址:三江街道市档案馆三楼
市党史陈列馆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布展面积800多平方米,展陈内容主要分为六大版块,共展出各类照片550多幅,实物近100件。馆内设置了中共嵊县第一个农村支部(中共楼村支部)、浙江省工作委员会(宁绍特委、绍属特委)旧址、“六三”饥民请愿斗争、石璜缴枪、青山战斗等五个场景。
该馆被公布为浙江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绍兴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嵊州市级德育示范基地。
省工委(宁绍特委)旧址
地址:长乐镇沃基村新屋台门
1938年2月,中共浙江省临时工作委员会改组为浙江省工作委员会, 省工委机关驻地从金华迁至沃基村邢子陶家中。同年,中共浙江临时省委和宁绍特委成立,沃基村成为宁绍地区党的领导中心,为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旧址被公布为嵊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市级德育示范基地和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中共嵊州农村第一个支部旧址
地址:贵门乡楼村村
楼村地处嵊州、东阳、磐安 3 县(市)交界,村民与外界交往甚多,较早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接触中国共产党组织。1935年春,楼其岩、楼琴岩、楼春土、楼飞汤、楼桂木、楼章琴等6名青年积极分子在中共东阳中心县委书记兼中共东阳县工委书记黄文玉的感召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并成立了中共楼村支部,楼其岩担任支部书记,隶属中共东阳县工委领导。
成立地旧址被公布为嵊州市干部教育培训红色教学基地和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马寅初故居
地址:浦口街道名人街74号
马寅初是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等职,抗战期间,多次揭露和抨击国民党官僚资本的黑暗腐败。故居以勤廉为民、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为主线,以溪边竹、池中莲、系列咏莲诗等为借喻,分为“马寅初大事记、嵊州哺育了马寅初”等10个部分展示,并将实物、照片、雕塑、创作画与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融为一体,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故居被公布为浙江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德育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嵊州浦口英烈纪念馆
地址:浦口街道珠溪村
浦口英烈纪念馆新馆于2023年改造竣工对外开放。
嵊州浦口英烈纪念馆位于嵊州四明山麓的珠溪村,是革命老区,也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村落。据悉,1938年开始,嵊新奉工委在四明山区就建起了党的基层党组织,浦口等地58位烈士,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等历次革命斗争中英勇战斗、前赴后继,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民族和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嵊州岩头部队陈列馆
地址:仙岩镇新岩头村
仙岩镇革命老区早在抗战初期就有党的活动。1942年县委通过张仲愚以画图乡自卫队第三分队名义,重建党的抗日武装岩头部队。1943年9月,岩头部队拉到嵊东由丁友灿直接领导,改称“丁部”。此后,在浙东区党委和纵队司令部的直接领导下,发展成为嵊新奉县抗日自卫大队,系浙东新四军的组成部分,参与著名的石璜缴枪、棠头溪抗日等斗争,并取得胜利,抗战胜利后奉令北撤。战火纷飞中,新岩头村一直奔走着革命志士匆匆的身影,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陈列馆分上下两层、八部分内容组成,详细叙述岩头部队的产生、发展、壮大等各个阶段情况,这一幅幅历史图片重现烽火岁月中革命军人的戎马生涯,也吸引大批后人前来缅怀参观。
打卡嵊州红色地标
读懂百年党史
守护红色根脉
汲取奋进力量
来源:爱嵊州综合越乡先锋等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