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共享法庭解民忧 化解矛盾暖民心
—— 嵊州市人民法院经济开发区法庭共享法庭妥善调处14起讨薪案件
“社会解纷在前,法院诉讼断后”,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嵊州市人民法院经济开发区法庭,紧盯从法治视角优化营商环境,创建共享法庭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园服务站,听民声,顺民意,解民难,把民事案件诉前调解机制引入到社会矛盾化解的前沿,与嵊州市仁同调解团队合作,充分发挥共享法庭贴近工矿企业、社区居民的优势,秉持“带着真情沟通,以理明辨是非,依法调解纠纷”处事方式,运用司法调解机制,就近就便为民排忧解纷,服务站2023年受理民事纠纷调解案件158起,调解成功案件95起。受理居民法律知识咨询60多人次。
近日,嵊州市人民法院共享法庭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园服务站成功调解王某某、童某某、俞某某等14人与蒋某某、张某某的劳动合同纠纷,帮助14位当事人(原告)一揽子解决了他们的讨薪烦恼,成功化解了这起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的纠纷。
嵊州市作为浙江苗木的主要产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形成了苗木种植产业化趋势,当地农民利用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培育出了品相极佳的花卉树木,销往全国各地。嵊州花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链。花木产业的兴旺,吸引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加入到花木的种植、销售等大军中。产业的发展,也伴随着社会矛盾的发生。
2023年6月29日,嵊州市人民法院经济开发区法庭在收到王某某、童某某、俞某某等14人诉蒋某某、张某某拖欠劳动工资的诉状时,就引起了吴校军庭长的高度关注。考虑到原告中有部分是六十多岁的老人。14人自2021年起均在被告处从事苗木养护、起挖苗木的工作。劳动报酬口头约定为400元/天,250元/半天。因被告拖欠原告工资,原被告双方于2023年1月28日就应付劳动工资数额进行对账,确认被告拖欠14名原告131680元。因被告因经营状况不佳,拖欠14名原告工资,故14名原告诉至法院,要求判令二被告立即支付拖欠的劳动工资和欠款利息。
嵊州市人民法院经济开发区法庭依据“双向派单”的解纷机制,将该组劳动纠纷案件指派由共享法庭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园服务站负责诉前调解。调解员在接收案件后,立即进行认真阅卷,约谈原被告双方,了解纠纷产生的因由,清理出调解思路。针对二被告初期不积极配合的状况,调解员多次与二被告耐心沟通,讲解民事行为的诚信原则,讲解民事纠纷采用调解与判决两种处理方式带来的社会信用记录的不同点。同时。在交流中也体恤其做苗木生意的艰辛。经过调解员的不懈努力,最终原被告双方对工资的支付方案达成了一致,握手言和,于2023年7月25日在经济开发区法庭签署了调解协议书,这起劳动工资纠纷案得到彻底化解。
嵊州市人民法院开发区法庭吴校军庭长说,通过“共享法庭”机制,有效缓解了基层法官办案压力。嵊州市仁同调解团队的调解员,发挥其成员中人民陪审员、医生、教师、公务退休人员的知识结构优势,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医学知识、人文知识,遵循“情、理、法”的办事方式,积极、主动、认真地化解矛盾。截至目前,已成功化解纠纷116件,诉前调解成功率达60.1%,涉案标的额达600余万元。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