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喜报!嵊州这家公司作品摘得全国品牌故事大赛一等奖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城市服务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喜报!嵊州这家公司作品摘得全国品牌故事大赛一等奖

转载 张金兰2023/12/13 14:26:0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 6890 阅读 0 评论 52 点赞


1212日,2023年品牌创新大赛暨第十一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总决赛在河北雄安顺利落下帷幕。国网嵊州市供电公司征文作品一碗榨面 一台戏》荣摘桂冠,获得一等奖


image.png


本届大赛由中国质量协会主办,以聚焦价值引领 激活发展动能 打造卓著品牌为主题,旨在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建立中国企业品牌创新长效机制,开创我国自主品牌建设的新局面。本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包括了演讲、征文、微电影和短视频四种比赛形式,经过全国30个分赛区的初赛甄选,最终130个征文作品、120个微电影作品、90个短视频作品入围总决赛。
《一碗榨面,一台戏》主要以嵊州公司甘霖供电所台区经理、共产党员张建平的成长作为线索,从童年张建平“渴望吃上一碗榨面、听一台戏”的愿望向成年张建平“守护人民美好幸福生活”愿望的转变,以越韵面香的故乡情、亮不起来的白炽灯、“和美”乡村的掌灯人、“榨面用户”的微信群四个节点标题,从点到面、窥斑见豹地展示和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同步彰显了电力的保障作用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与使命。
一直以来,国网嵊州市供电公司聚焦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乡村振兴、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发展等方面,精心策划兼具思想性、故事性、可读性的品牌故事作品,并积极组织参赛。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碗榨面,一台戏》~






一碗榨面,一台戏

茹继英 王桥

一碗榨面,一台戏。微风不噪,时光不老,这是张建平的故乡印象,也是他的儿时愿望,现世模样。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愿望,更是家乡父老的共同期待。让乡村的夜晚和孩子的童年不再停电,是他的初心,更是他的使命。

越韵面香乡情

一方水土,一方风物。在浙东山城嵊州市,很多人的早晨,是从一碗细腻柔韧、风味独特的榨面开始的。
张建平的故乡,正是遐迩闻名的“百年榨面村”——甘霖镇殿前村。
半时分,当周边村落渐入梦乡,山坳中的殿前村却敞亮、热闹起来。一盏、两盏、三盏……,村里的榨面加工作坊渐次灯火通明。

image.png


村民张炎富的榨面作坊里,电动打粉机、榨面机、柔软机按生产流程先后开动。洗米、浸润、磨细、压榨、搅拌、成稞、煮稞、成面、煮面、成形等二十多道工序,十几名工人各司其职,默契完成。那一架架雪白的榨面在暗夜里散发着温暖的光泽,等待着在次日正午前的阳光和风中实现自然晾晒,拥有干燥蓬松、耐储存及滑爽柔韧的美妙质地和口感。
一条宽阔的剡溪。一个水边的村落。每至天气晴好,殿前村的房前屋后、阡陌田塍,村口清澈见底的小乌溪江畔,放眼望去,尽是鳞次栉比、气势磅礴的榨面架。
妇女们灵巧地穿梭其间,熟练地翻揉着银丝般的面饼,阳光下的鸟鸣、溪流、笑语声,交织着四季更迭,人间烟火;美丽乡村,幸福协奏。
“榨面村”的邻村,正是女子越剧发源地——施家岙村。如若赶上施家岙村“交流”赶集,晚上便有戏文看。
童年的小建平最喜欢看的越剧段子是《情探》。里面有判官口喷火焰的特技,而戏迷母亲,更是早早做罢家务,带着建平哥俩踏上去施家岙 村的路,嘴里还忍不住哼上两句戏词:“判官爷你与我把路引,汴京城捉拿负心人”。
那星辉蛙唱,嵌入了张建平的童年记忆;越韵面香,却滋养着张建平的故乡深情。
待小建平赶到施家岙村,戏台前已是人头攒动无处立足,个头尚矮的小建平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无论怎样踮起脚尖,还是啥也看不到。正着急呢,一旁同村的俞大伯一把抓起小建平的双臂,把他架在了自己肩膀上。越过参差众多的脑袋,他终于心满意足地看清了戏台上女主的婀娜水袖,喷火的判官和滑稽的小鬼。

image.png


时光回溯。上世纪80年代末。
10岁的张建平,和一群同伴背着书包,踢着小石子走在回家的乡间小路上。走到村口时,邻居大妈告诉他,家里来客人了。
小建平兴奋地往家跑,远远地看到母亲在灶间忙碌的身影,他的脚步慢了下来。
母亲在灶台的大锅里加了两勺水和一撮笋干菜,然后小心地从厨柜取出一张圆形的榨面和两枚鸡蛋;鸡蛋磕入瓷碗,是与竹筷相互撞击发出的一阵悦耳声音;面线柔韧细白,鸡蛋金黄嫩滑,葱花碧绿喷香,母亲烧的笋干菜鸡蛋榨面,那是好吃到恨不得连筷子都一起吞下去的美味啊!
小建平闪亮的眼神,简直就要伸出爪子,肚子也忍不住“咕咕”叫起来。然而,他闪亮的眼神很快黯淡了,母亲果然只烧了一碗笋干菜鸡蛋榨面。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那是清贫热情的农家倾其所有的待客之道,也是唯客人独享的美味点心。
吃不到榨面的小建平回家扔下书包,在灶间抓了一个冷蕃薯啃着,又想往外跑。
不提防被母亲抓了个正着,“快去做作业,今天又停电,晚上别想熬灯油了!”
垂头丧气的小建平只好坐回小桌子前,就着向晚的暮色,一边掏书包,一边悻悻地瞪一眼从房梁上垂吊下来的,那盏今晚注定亮不起来的白炽灯。
然而,一个让乡村夜晚不再停电的愿望,却在那个漆黑的夜晚,在小建平心里悄悄生长起来,明亮起来。

“和美”乡村的掌灯人

作为原汁原味的“智电”越剧小镇核心村,施家岙村未动一砖一瓦,保留了全部原住民,纳入了与城市同步的乡村双环网电网模式结构。张建平,也如愿以偿成为“和美”乡村的掌灯人。
施家岙村的白天也是从夜晚开始的。
按照惯例,双休日晚上,娘家戏班将在施家岙村的绳武堂宗祠古戏台,上演缠绵婉转悲欢离合的越剧名段。每至此时,四邻八村热爱越剧的村民们必定舍了家中的电视节目,赶来看戏。
五保户俞大伯便是在戏台前痴迷越剧,每戏必至的那一位。
当年在小建平眼里力大无比能架他看戏的那个壮年单身汉俞大伯,如今已入垂暮之年,步伐早已不似从前般灵活矫健。
下午,张建平骑着电瓶车行至施家岙村熟悉的村舍巷陌间。
远远地看到张建平的身影,早早地等在门口矮墙边的俞大伯连忙艰难地拖着瘫痪的左腿迎上前来,双眼泛起温暖的涟漪。 
因为行走不便,每月的电费都是张建平上门帮他收取的。有时候遇上俞大伯手头拮据,张建平干脆直接替他垫付了。
“现在年轻人交电费不用操心的,用手机直接交费,用银行预存批扣和其他智能缴费方式都行,但像俞大伯这样,因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没有智能手机等原因造成的交电费‘困难户’,辖区内有100多户呢!”张建平对他管理台区“亲情”联络档案
如数家珍。每月一次上门收取电费,20多年,风雨无阻。
image.png


收完电费,张建平走进俞大伯家,顺手掏出工具包里的试电笔。“前两天一直下雨,屋里线路容易受潮漏电,我帮侬检查一下。”
正帮俞大伯检查电路呢,门外就有一群村民吵吵嚷嚷地寻了过来。
“我就说嘛,今天建平师傅会来俞大伯家收电费咯,肯定能找到伊。”
“建平师傅侬快点去看看,刚刚戏台接音响时没电了,夜里戏文要做勿成喽!”
这一听不要紧,俞大伯立马急着推建平师傅出门。“建平,侬快点去修戏台电路要紧。”
熟门熟路地检查了一遍戏台电力线路,张建平很快处理好故障点。半个多小时后,音响设备轰然响起,戏台上下,围观人群兴奋起来,戏班师傅忙碌起来。
收拾好工具包,看着一张张重新打开的笑脸,张建平默默走出了人群。有村民想起拉张建平回家喝口茶时,人影早已远走出了村口的老樟树。

“榨面用户”的微信群

凌晨1时,正在供电所值班的张建平被殿前村的一个报修电话惊醒。张建平知道,对此刻正在生产中的榨面用户来说,停电意味着什么。
10分钟后,张建平与搭档俞波赶至殿前村。心急如焚的榨面用户们早已在村口等候。
问过情况后,张建平拿出移动作业终端掌机,再次核查殿前村的接线图,根据停电范围和多年工作经验,张建平很快找到故障点。15分钟后,在手电照明下,张建平顺利合上A段线路变压器跌落的开关,当场复电。
光明重现,机器重启,榨面用户俞健民感激道,“建平师傅,真不好意思,半夜三更叫你们来修电。”
“别客气,这不是应该的嘛!”
吃碗榨面填填肚子再回去吧!”
“不用不用,不耽误你们生产就好。”
临走,张建平取出手机,让榨面用户们取出手机加了一个微信用户群,告诉大家,以后用电有事可以随时在群里找他,问他。
张建平明白,这个微信群,其实早就建立在他20多年的服务工作生涯之中,始于责任,融于信任。

image.png


春去秋来,当年渴望着不停电的夜晚,向往着吃一碗笋干菜鸡蛋榨面,看一场戏文的小男孩张建平,如今已是国网浙江嵊州市供电公司甘霖供电所的34名台区经理之一,负责为辖区内3000多用户提供业务咨询、故障抢修,以及电费复核、表计采集、运行维护等多项电力服务,成为乡邻们的贴心“电管家”。
一碗榨面,一台戏。无论是当年的木榨机手工榨面,还是现在的电机化生产流水线;无论是当年的宗祠古戏台,还是如今的“智电”越剧小镇,抹去四十年岁月风尘,依然既往乡村颜色。关于梦想与现实,关于一碗榨面的前世今生,一段戏文的时空穿越,与张建平的职业愿景一起扎根、萌芽与生长。
张建平深知,要守护好这份光明和温暖,脚下的路,将比从前更远,更长。


来源:越乡电管家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

image.png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