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今年以来,嵊州市以“规模化推动、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智慧化服务”为切入点,全面开展全市农村供水提质改造工程建设,全力夯实农村共富供水基础。
一是“广”字为先,推动规模化。
以建设集中式、规模化供水工程为抓手,按照“能延则延、最大延伸”的原则,着力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及供水质量,重点实施第三水厂、富西水厂、新玠溪水厂、新泥家山水厂等规模化水厂项目,实现供水总管网全域打通;谋划实施管网延伸覆盖工程,实现一张水网保供整块区域。
二是“严”字为尺,建设标准化。
按照国家和行业有关规范要求,合理确定水源、水厂厂址、管网布置、取水方式、供水规模和净水工艺等,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标准化建设。针对全市单村供水站点多,分布散的情况,充分发挥规范化水厂(站)示范带动引领作用,高标准高规格改进农饮水提质技术工艺,从传统沉淀过滤提档升级陶瓷膜水处理工艺,从人工添加提能升级自动化调控投加药,实现进出水浊度前后大幅提升,以雅璜单村水站为例,出水浊度从1.2NTU提升为0.07NTU,达到规模水厂标准。
三是“稳”字为要,运作市场化。
根据嵊州农村饮水设施运行实际,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农户之间利益关系,持续完善农饮水收费制度,以水价改革为引领,科学界定农村供水运管费用,建立合理稳定的回报机制,合理制定农村饮用水价格,优化财政补贴政策,兜底保障困难农户生活生产用水和农村供水设施正常运行,保障城乡同质供水。
四是“优”字为要,管理企业化。
坚持“先建机制、后建项目”,健全供水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有效发挥市水投集团在运维、施工、技术等方面优势,统一负责,统筹推进,一体运作,打造企业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农村供水服务。
五是“数”字为重,服务智慧化。
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整合城乡供水服务资源,为用水户提供多元化、便捷化、个性化服务。以数字化水厂建设为契入点,加快农村供水站在线水质监测设施、信息自动化管理等系统建设,实现水利信息化全覆盖,可满足24小时连续、准确地监测饮用水中余氯、浊度、PH 值、水位及出厂流量、压力等数据,并统一接入嵊州市农饮水平台,实现水厂实时报警、运行状态实时反馈、工作人员实时处理。实现供水服务“零距离”、供水管理“全覆盖”、用水诉求“全响应”。
来源:嵊州市水利水电局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