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核心提示
长乐水厂、第四水厂、三界水厂提前投运,获得良好社会反响;乡镇大口径管网动工兴建,迈出城乡管网贯通第一步;城乡供水一体化阶段性建设成效获批示肯定;绿色城镇项目(二期)建设成效在全省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对华项目管理研修班上获得财政部及省发展和改革委相关领导表扬肯定……一组组翔实数据,一项项重大改革,一次次高光时刻,成为嵊州市水务投资发展集团擦亮绿水青山高质量发展底色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嵊州市以“五水共治”为抓手,落实我省首个新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城乡管网贯通等措施,实现了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水生态健康明显恢复、水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水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加速呈现人水和谐的幸福画卷。
掬上善之水进千家万户,送潺潺清泉于车水马龙。过去一年,嵊州市水投集团围绕嵊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供水、污水两张图”要求,紧扣年度53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发挥党建统领作用,敦本务实,笃志力行,持续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有效保障水利项目资金,全额完成经营指标任务,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时代出题,发展答题。今年,嵊州市水投集团锚定全年重点工作目标,始终保持“强执行、快落实、不过夜”工作作风,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拼搏姿态,谱写新乐章,奏响更强音,为嵊州市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富乐嵊州”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提升“水质量”,百姓用上放心水
水是生命之源,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地处浙江东部的嵊州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农村山多、人口多,地形狭长且复杂。
以往,由于山区供水水源多为独立的小型山塘水库,水站设施陈旧,外加缺乏区域水资源联动及专业的管理运维人员,农村饮用水面临安全问题。
去年7月8日,三界水厂技改项目完工投运仪式举行。该水厂制水能力从每天1.7万吨提升到每天2.2万吨,水质也进一步提升,惠及三界镇5万多名群众,进一步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家里的自来水,清澈无异味。”看着厨房水龙头中流出的汩汩清流,三界镇居民张师傅喜上眉梢。
三界水厂技改项目的顺利投运,只是嵊州建设全市“供水一张图”的一个缩影。通过水厂技改提升、新建规模化水厂、铺设大管网、连通大水源等措施,点线面结合,嵊州市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长乐水厂技改扩容,制水能力从每天3万吨提升至每天6万吨,调度时供水覆盖范围可延伸保障崇仁镇、石璜镇用水需求;第四水厂实现通水,跨区域引入新昌县钦寸水库水源,满足浦口街道、黄泽镇用水需求,为区域水资源协同利用提供经验样板。
盯节点、抢工期、抓进度,让甘甜的自来水泽润千家万户。今年以来,嵊州市水投集团聚焦主责主业,紧扣保供水中心任务,各项工程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中。2023年覆盖9个乡镇的43个农饮水子项目已全部进场,完成总工程量的93%,敷设供水管网约250公里。嵊州市“供水一张图”区域管网连通工程分8个标段实现城乡供水管网贯通、规模化水厂供水至村口,目前长乐、甘霖及城南三个标段已进场施工,城东标段完成招标。141个村级供水站数字化改造已全部完成招标,并有20个已进场施工。第三水厂已通水运行,富西水厂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累计铺设大口径管网92.3公里。
注入“水动力”,数字赋能守护绿水青山
流水奔涌起来,方能汇入江海;勇于创新求变,方能到达更广袤的天地。
一早,嵊州市水投集团城市水务产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来到位于医院路的排涝口,仔细查看水质监测仪的数据。通过水质检测设备,可实时检测嵊州各排涝口出水的氨氮及总磷数值,及时发现水质指标超标问题。
在嵊州市水投集团智慧排水调度中心可以看到,通过数字赋能,各污水管网实现实时调度、监管。这是嵊州正在实施的“污水一张图”长效管理机制的一个缩影。“通过科技手段串联起所有的排污、治污设施,能够对城区276.83公里管网、12个排水泵站、62路监测摄像头、20个排涝口、187个点位和516家企业流量和数据全链条实行线上实时监管。”嵊州市水投集团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周慧敏表示,平台建成后,一是建立了数字管网及泵站系统,实现了科学调度;二是可以全面掌控各区块污水流量情况,为今后污水系统优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三是能够全时段监测工业企业污水排放情况,配合环保执法,杜绝偷排、漏排等违规现象;四是可以实时监测城区各排涝口水质,对进一步保护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意义十分重大。
近年来,嵊州市深耕排污治污,大力推进绿色城镇项目建设。至目前,长乐污水处理厂(二期)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甘霖、崇仁污水处理厂(二期)均已完成主体工程量的98%;智慧数字化管理中心完成总工程量的65%。同时,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因地制宜,串联各类污水设施,打造全市“污水一张图”,探索出一套适合当地的智慧治水体系。
近两年,嵊州陆续投资20多亿元,精准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万年亭污水应急处置、排涝口改造等系列治污工程,污水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水体质量持续改善,碧水蓝天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去年,嵊州市水投集团抢抓数字化改革契机,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数智治水系统,初步构建“一张图看得全”“一张图看得深”的数智化治水体系。与此同时,基于物联智控平台,搭建综合调度一张图,全时段监测工业企业污水排放情况,高效配合环保执法,有效杜绝偷排、漏排等违规现象发生。
来自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COD(化学需氧量)削减10729吨,同比下降26.18%;氨氮削减380吨,同比下降45.40%。
正是因为有了数字治水新模式场景的应用,嵊州市无论是水质还是居住环境,近年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市民真正感受到自己就生活在青山绿水之间。
未来,嵊州市水投集团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数字治水,围绕“污水一张图”继续完善智慧治水体系功能,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重要窗口”贡献嵊州力量。
千流万溪汇平湖,蓄势待发喷薄出。接下来,嵊州市水投集团将紧扣嵊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抓住机遇,靠前担当,笃行实干,深入实施“供水、污水两张图”建设,为建设现代化网络型山水城市和“富乐嵊州”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绍兴日报
撰文 陈正军 颜翊羽 摄影 俞 瑜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