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如何面对青春期孩子拖延的问题?
家长说:孩子都上高中了,每天要叫起床,否则就迟到。晚上回家不督促,就不知道坐下来写作业。自己的房子从来不收拾,乱的无法下脚。“懒得要命!”
在面对青少年拖延问题上,
有一个很大的误区。
拖延就是懒。
你慢,你就是懒。
你拖,你就是懒。
《拖延心理学》中有这样一段话:
拖延常常是一个人的独立宣言,他试图通过拖延来告诉人们:“我是一个拥有自主权的人,我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动,我没有必要按照你的规定或者要求来做事。”在磨蹭的时候,孩子感受到了自己对事情的影响力,获取了掌控感,自我价值得到了加强。
青少年的拖延症背后有些什么心理问题呢?
01
畏难情绪
要做的事情颇有难度或者太多,孩子认为自己做不好或者不能完成,所以将事情搁置,迟迟不做。在心理学上,这种称为“自我妨碍”,又称“自我设阻”。
02
对任务难度评估过低
对于要做的事情的基本信息掌握不全面,孩子觉得这件事很容易完成,不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导致预留给这件事的完成时间不足。
03
对抗情绪
发布任务的人是自己不喜欢的,发布的任务是自己不喜欢的等等原因,导致产生不愿意去做这件事的想法,非得等到迫不得已再勉强完成。
青少年拖延不要简单认定他懒。
拖延是对不喜欢、不擅长、不确定的事的回避。大人和孩子都会这样做,别觉得这就是独一份的坏。
帮助青少年去寻找背后的原因,针对具体的事件,逐步去完成。
01
父母适时的退出,把孩子的事情还给他自己
孩子的事归根究底是孩子的事情,不是父母的事情。
如果家长干预过多,孩子做事的主动权就会丧失,会渐渐的从内动力转变为外动力,也就是父母的唠叨、监督等。
当你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对结果负责时,孩子会慢慢找回状态。
02
跟孩子沟通制定完成任务的目标和方法
可以和孩子沟通,甚至可以让孩子自己定,将任务分成一个个小的,较易达成的目标,再让孩子去做。任何事都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和改变的过程,不要急着说孩子一点也没变化,孩子今天用了一个小时,明天用了59分钟,这也是变化。不要着急,相信孩子有自己的节奏。
03
让孩子多做自己喜欢的事,增加自尊和自信
我们说所有的孩子本身都是有内驱力的,但是因为家长的一些不恰当的对待,逐渐让孩子丧失了做事的动力和兴趣。
如果孩子当下的事情没有兴趣,那就先让孩子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当孩子在一些事情上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成就感的时候,孩子整个人的状态都会为之发生改变。
最后一点,
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
相信孩子本身都是向着
积极的方向去发展的。
提供孩子所需要的帮助,
给足爱,
有时候也就够了。
文字来源:吕柳清
本文编辑:吴畑甜
图文审核:竺浩军
来源:嵊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