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6月14日,绍兴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
跨省异地就医,是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参保关系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的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就医、购药行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指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时只需支付按规定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其他费用由就医地医保经办机构与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按医疗保障服务协议约定审核后支付。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绍兴市医疗保障局聚焦异地就医费用报销不方便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大力推进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相关医疗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同时加快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相关政策和管理服务,执行跨省直接结算“就医地目录、参保地待遇”的基金支付政策,同时聚焦跨省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探索并实现门诊慢性病无感备案。
我市于2017年启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五年多来,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并取得相应成效:
一、直接结算的医疗类别不断拓展。2017年6月,绍兴市正式接入国家跨省异地就医平台,开通住院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2019年6月,我市开通长三角地区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2021年2月,我市开通京津冀、长三角、西南五省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2022年9月,我市上线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目前我市已有205家医疗机构(覆盖全市所有公立医院、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开通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覆盖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肾移植抗排异治疗、骨髓移植抗排异治疗、心移植抗排异治疗、肝移植抗排异治疗、肺移植抗排异治疗、肝肾移植抗排异治疗等10个门诊慢特病病种。上线以来,省外异地参保人员已有超过3000人次享受该服务,减少个人垫资130余万元。同时,也已惠及我市参保人员跨省门诊慢特病结算1000余人次,减少个人垫资70余万元。
二、直接结算的医院数量不断增加。我市首批开通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的医疗机构为7家,这些年,在卫健部门的重视下,在医疗机构的支持下,通过不断提质扩面,目前全市297家医疗机构已全部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成为全省首个医疗机构开通率达100%的地市。
三、直接结算的惠及人员不断提升。2023年1月1日至5月31日,跨省异地参保人在我市就医近20万人次,与往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29.20%,涉及医疗费用1.2亿元,减轻异地参保人在我市就医垫资负担6千余万元;我市参保人到省外异地就医近20万人次,与往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61.62%,涉及医疗费用3.1亿元,减少我市参保人在省外异地就医垫资2亿元。
四、直接结算的备案服务不断优化。完善异地就医备案有效期限。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办理登记备案后,备案可长期有效;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实行“一次备案、12个月有效”,有效期满后,同种疾病确需在同一就医地继续治疗或复查的,可简化备案手续。同时,优化备案服务,开放线上、线下多途径备案方式。
国家医保局将今年6月份定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集中宣传月,我市将以此次集中宣传为契机,进一步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做到常态长效,让更多参保群众知道怎么办理异地就医备案。
二是拓宽备案渠道。线上,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或小程序、国家医保异地备案小程序、浙里办APP或小程序、浙江政务服务网等办理备案;线下,可在我市医保经办窗口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的基础上,通过下放工作权限,实现所有乡镇街道服务中心及医保服务通办点均可办理备案手续,切实方便群众异地就医,持续提升直接结算率。
一、随着人口流动的日趋频繁,跨省就医、求学、旅游、出差、随子女迁居等已是普遍现象,群众对异地就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请问参保人如何才能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二、我身边有这样一位退休人员,想去北京在孩子那儿长期居住养老,请问这种情况如何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另外,他在北京就医的医保待遇和在本地就医有什么区别?
三、亚运会在即,且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外省人员来我市旅游、工作期间如突发疾病需在我市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该如何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来源:绍兴发布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