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消灭小蜱虫 保障大安全——鹿山街道在行动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民生热点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消灭小蜱虫 保障大安全——鹿山街道在行动

转载 张金兰2023/06/05 10:16:0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 5409 阅读 0 评论 47 点赞

夏季是蜱虫活动的高峰期,鹿山街道以“喜迎十运会、环境大提升、全域共美丽”行动为契机,着眼于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全面部署开展“消灭小蜱虫 保障大安全”活动。


“消灭小蜱虫 保障大安全”六大举措


重落实

加强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控工作的重视和管理,召开专题防控工作会议,邀请市疾控中心专家到现场指导。






强保障

街道落实蜱虫防治专项经费,购买高氯毒死蜱、含避蚊胺驱蚊液等药物,发放给蜱虫重点监测村。


广宣传

鹿山卫生院为村民开通咨询通道,街道办事处发放“蜱传疾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宣传折页5000余份,在各行政村人多密集场所张贴宣传海报,利用微信群、流动宣传车传播蜱虫防治知识,提升辖区群众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勤消杀

从6月份起,每月开展1次蜱虫消杀,消杀重点范围为村庄绿化带、田间小道,特别是村庄与山麓连接地带及进山道路。


倡圈养

积极动员农村,特别是重点监测村的家禽、家畜做到圈养,避免散养,家养动物(宠物)和禽畜做到每月1次的卫生清理和消毒杀虫。


清环境

借“喜迎十运会、环境大提升、全域共美丽”行动契机,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清除乱堆乱放,提升房前屋后、村内河塘沟渠、村道沿线的环境,阻断蜱虫孳生环境。





蜱叮咬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控十问十答


1.蜱虫一般活跃在哪个时期?

答:4月—10月,5月—7月为流行高峰。

2.蜱虫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

答:寄生于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和动物身上。

3.蜱虫叮咬的部位主要在哪里?

答:多见于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

4.发现蜱虫及被叮咬怎么办?

答: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如不慎皮肤接触蜱或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叮咬后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及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

5.蜱虫叮人后会引发哪些症状及疾病?

答:蜱叮人后多无痛感,有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可传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等多种疾病。

6.除蜱虫叮咬外,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还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答:密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7.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有哪些临床表现?

答:发病前会有1至2周的潜伏期,发热(大部分体温38度以上)、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

8.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会出现哪些后果?

答:部分患病居民有死亡危险,且该病例容易引起出血,病例的相关密切接触者存在后续发病风险。

9.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如何治疗?

答:目前尚无对SFTS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且治疗费用昂贵。

10.大家该如何预防?

答:搞好环境卫生,做好饲养家畜身上清理和杀灭工作。做好个人防护:去野外活动时,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液,离开时检查是否有蜱类附着。


素材来源:社会事业办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

二维码.jpg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