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春四月风光好,培训之花正当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明确了对学业质量要求的描述,对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分别制定了不同水平的学业质量合格标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教育必须遵循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新课标对体育课的要求大幅度提高,意味着对体育老师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嵊州市教师进修学校与浙江新通杭州发现教育研究院合作举办了“2023上半年嵊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新课标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能力90学分培训”。
4月20日,90位来自全市各中小学的体育老师在线上如期相聚,参加首阶段的培训。
上午8:30,此次研修开班仪式在线上准时举行,浙江新通杭州发现教育研究院学术顾问、春蚕奖获得者张英飞特级教师在开班上做课程解读并对学员提出培训纪律相关要求。
上午9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首任院长毛振明带来《新时代核心素养背景下-学校体育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重点方向任务》专题讲座。
毛教授对在新课标背景下,以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为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报告主线的中小学体育改革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和宣讲,总结了新形势下学校体育发展的三大任务,指明了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毛教授对基层体育教师传授体育品行的常用教育方法以及给予非常中肯的建议等,让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耳目一新,深受启发。也深深地记住一句话“体育是最看得见的德育”。
下午13点30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办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汪晓赞老师带来《新课标背景下的智能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专题讲座。
汪教授分享了新课标背景下“智能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从“兴体育、融体育、亲体育、常体育、智体育”中重点阐述了“智体育”部分,结合信息科技相关知识,在体能和运动技能学练中,通过建立成长观察、成长记录的电子档案。在运动技能教学中运用移动设备或虚拟现实(VR)技术模拟真实运动情境。积极开发与利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帮助学生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打破学习的时空壁垒,拓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视野。加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实时和精准的评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采集数据并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研,提高体育与健康教研的成效。
郑其孟老师给学员们做《关于队列的理性认知与训养实践问题探究》主题讲座。
首先,郑老师从队列的定义、本质、目的、外延,给老师们进行一一解读,让大家明确队列的内涵,丰富老师们的理论知识。其次,详细讲解队列动作、队列指挥、队列队形,根据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讲到队列组织与实施时郑老师展示队列示范片边讲解边分析,让老师们更直观的学习队列的要领。再到组织与实施环节中,郑老师把立正、跨立、稍息、停止间转法、行进与立定、行进间转法,分层次讲授,在常规组训流程中有序梳理,老师们受益匪浅。最后,郑老师提出6点小建议和如何处理教学中的5种关系,让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你课堂上的样子就是你学生将来的样子。
4月26日上午,我们非常有幸请到了上海市特级校长,体育特级教师徐阿根老师为参与90学时培训的老师们作了题为《责任和使命——做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的讲座。
徐老师向大家分享他自己35年体育教育的经历与体会,讲述了他怎样从一位合格的体育教师到优秀体育教师成长路上所走过的千千万万,让听课老师深切感受到一位体育老前辈身上的责任和使命,深受鼓舞。徐老师立足现实,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分析当前学校体育面临的问题。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希望当代体育老师都能保持初心,热爱珍惜体育教育事业,乐于付出、体现个人价值。
徐教授通过生动丰富的案例讲述了一位优秀体育教师的发展。让我们更加明确一位优秀的体育教师需要具有高尚的职业素养、坚实的教学能力,善于研究的能力、坚持教学的创新以及乐于合群而富有个性的特点。同时鼓舞自己,作为新时代体育教能师,责任和使命这五个字对当代的体育教师显得更为重要。立足于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态度。立足于学生成“人”的追求和爱学生的热心。立足于体育教师职业的敬业爱岗的精神。为最终成就学生而付出自己的光和热。
4月28日上午,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常务副主任、浙江大学运动科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温煦教授进行了《课题方案设计与研究技巧》的专题讲座,介绍了为什么做科研课题,科研课题如何选题,怎么设计科研课题以及如何撰写科研论文。强调科研课题是现实需要,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研;提出了应对选题难的方法——认真查阅资料,面向国家的政策趋势和重大需求,认真研读和仔细分析国家和浙江省相关政策,高度重视创新。
上午,全国体育教学联盟名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许强老师为全体学员作《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课堂深度学习的再思考》专题讲座。
许老师以国内外体育教育的差异为导入,引出国内外思维的不同,根据教学目标的三个发展:从“双基”时代到“三维”目标再到现在的核心素养的提出,引出了“知识不是力量,思维才是力量”的观点。随后,许老师阐述了什么是深度学习,并与浙江省体育教学课堂“四化”转型相结合,用实例来剖析大单元构建,提出大单元构建要抓住关键问题,设计层层深入,螺旋式上升。最后,许老师提出深度学习的四个关键策略:选择情景素材链接、学习过程的思维外显、学习过程深度互动、团队教学研究的改进。
最后,许老师以“三个回归”总结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课堂深度学习的再思考结束了本次讲座。
下午,杭州市拱墅区体育教研员、浙派名师赵一峰老师为学员们带来《区域推进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提升路径》专题讲座。
赵老师为学员们结合案例向学员们展示分享了区域推进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三个路径--规范课堂、教学评比、团队建设。
赵老师借助一个个实践案例,分享了拱墅区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突出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体育教学中要有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众志成城、坚守初心的信念,将体育内涵凝聚成团队的强大专业力量,才能让体育教学迎来真正的“春天”。面对当前体育教学单元计划的变革,赵老师用视频、案例展示和现场解说的方式解读了体育单元教学计划的有效设计与实施的基本过程,让在场的老师们耳目一新。
4月25日上午,有幸邀请到浙江省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曹强老师为我们带来讲座。曹老师也是现任嘉兴市南湖区中小学体育教研员,他给我们带来的讲座主题为《核心素养下的学生运动技能表现性评价》。
曹强老师从专业角度向全体老师表明今后体育学科发展的道路,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素养本位。必须抛弃惰性知识的传授模式,从会做动作到会用动作,具备在各种复杂的、不确定的环境中应用动作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每名教师在教学中把学习引向深度,在深度学习中促进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发展,这是设计大单元的依据所在,也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大单元要从完整理解、关联整合、迁移运用、批判创新、自主反思中去建构,在目标上体现出核心素养大发展、在内容上体现学科本质大内涵、在过程中强调大建构、在结果上注重理解和迁移大作用!
下午,绍兴市中小学体育教研员,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党总支委员、办公室主任杨伯明杨老师为学员们做《课堂教学转型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专题讲座。
他从理论与实践案例角度,对“常态课的七个方面要求”“课堂教学转型的四化(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法学法问题化、教学评价精准化)”的内涵与价值、实践路径等作了阐述与分析,引导老师们围绕着“四化”要求,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努力践行好学科教学转型。
最后,杨伯明老师作了回顾与总结,肯定了本次活动在提升学员理论认知,统一思想以明确行动方向方面的明显效果,同时对每位学员提出了要求。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此次培训活动,为各位老师提供了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平台,相信大家一定能通过这个平台提升自我,获得成长与发展!
来源:嵊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