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秋收时节
田间地头的秸秆怎么处理?
嵊州市“秸”尽所能
为秸秆利用插上科技的翅膀
让秸秆变废为宝
走进嵊州市科灵机械有限公司,一架机器正源源不断地“吐”出直径为8毫米,长度3-5厘米的颗粒燃料。科灵机械研发成功过水稻种子发芽器、香榧炒制机等系列首创性机器设备,近期又在秸秆利用上有了新突破。“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水稻秸秆生物质燃料造粒机,集水稻秸秆粉碎、成型、除尘等环节为一体,可以将水稻秸秆制成清洁又高效的生物质燃料,再供应给烘干中心用以稻谷烘干。该机型研发重点技术已提交申请发明专利2项。”科灵机械董事长马科林介绍说。
据了解,嵊州市大力推进秸秆利用产业化设备技术攻关,于今年7月份试验成功全省首创产品水稻秸秆生物质燃料造粒机,首批11台已运行并推广。水稻秸秆颗粒燃料成型技术解决了纯水稻秸秆制作颗粒燃料热值低、产品价格不高等问题,有助于优化燃料结构、降低烘干成本,提升种粮效益,实现农业产业内循环。“购买生物质颗粒燃料0.6元/斤,用机器自己做只要0.23元/斤”种粮大户沈仁山说道。
嵊州市水稻秸秆制作颗粒燃料就地循环利用模式是指将水稻秸秆收集打捆后由种粮大户通过燃料造粒机直接粉碎压制成生物质颗粒燃料,然后将颗粒燃料用于就近农事服务中心的稻谷烘干,实现水稻秸秆生态化利用内循环。水稻秸秆专用颗粒燃料造粒机可实现嵊州市3.5万亩水稻秸秆离田就近循环利用,预计可收集水稻秸秆1.7万吨,制成颗粒燃料1.6万吨。
秸秆燃料化利用是科技赋能农业产业的一大体现,嵊州市大力鼓励企业创新投入,增强研发力量,提升设备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秸秆科学还田水平,提高秸秆离田消纳能力,着力推进秸秆全产业链高值化利用,加快形成具有嵊州特色的秸秆综合利用新格局。
来源:爱嵊州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