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浙东唐诗之路
“东南山水越为最,
越地风光剡领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诗仙李白留下的千古名句
成为吟颂嵊州的不朽经典
赛场上,我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
赛场下,我们放慢脚步,追寻山水
领略一场来自嵊州的文化盛宴
“浙东唐诗之路”嵊州山水挑战赛即将到来,相信选手们已经调整好状态,进入备战阶段。
当然,辛苦训练的同时,也别忘了适当休息,小编特别为大家整理了嵊州游玩攻略……
闲暇之余,一起出发吧!
1
嵊州越剧小镇
嵊州是百年越剧诞生地,越剧小镇便坐落于剡溪之畔——女子越剧发源地施家岙村。
作为义甬舟中外文化交流合作区规划建设的六大中外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之一,嵊州越剧小镇以打造世界戏剧文化的交流展示基地为目标。你能在这里邂逅以戏剧文化为核心的新生活方式,也能一览藤编、木雕、围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集中展示。传统与创新结合,这是专属于嵊州的典雅与从容。
2
越剧博物馆
嵊州是越剧的故乡,到了嵊州怎么能不去越剧博物馆转一圈呢?
嵊州越剧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专业戏曲博物馆,1990年10月18日落成开馆,原位于鹿胎山麓。2023年5月18日,越剧博物馆新馆乔迁越剧小镇,占地面积7501㎡,总建筑面积18427.11㎡。陈列区由越剧厅、历史厅、越剧艺术体验中心、临展厅组成,并有设施完备、服务贴心的公共服务区。期待大家前去打卡~~
城隍庙·溪山第一楼
嵊州,山有剡山,水有剡溪。若要寻个既可看山,又可观水的好去处,那便是“溪山第一楼”了。
溪山第一楼,是城隍庙前楼。城隍庙始建年代不详,宋《嘉泰会稽志》中已有文字记载,前楼为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增建。“溪山第一”是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游嵊登鹿胎山时的一句赞语,因登楼可以“全揽剡中之胜”,故楼成后作为楼名。城隍庙内的砖、石、木三雕多而精美,自古被誉为江南第一,世称“三绝”。庙内古戏台与山门相连,被誉为江南古戏台之冠,不但建筑高大气派,世属罕见,还是早期越剧艺人们演出的重要场所。
贵门
南山南,贵门贵,鹿门书院风雅美。贵门村海拔350米,临近南山湖,生态怡人,风光秀丽,是浙江省3A级景区村、省级美丽宜居村。
贵门,古时常常得闻鹿鸣之声,称之为鹿门,后因朱熹曾在此题写“贵门”二字,顾改为贵门。村中最负盛名的景点当属鹿门书院。宋淳熙元年(1174年),理学大家吕规叔辞官来到嵊州,在南山湖畔的贵门村,建立了鹿门书院,讲学传道。朱熹、吕祖谦等多位名流来此授课,鹿门书院可谓名动一时,此后,崇学之风经久不衰。
小昆村
小昆村,位于嵊州市长乐镇,地处西白山麓海拔500米,始建于南宋末年,至今已有八百年的历史。据说,古人“马嵩”无意间踏入这方世外桃源,“游太白山,爱山水之胜,因家焉。以山乃剡水滥觞,犹河之与昆仑,遂名其为小昆。”后来,著名诗人陆游也曾寓居于此。韩愈到此留下诗句:“千里树,万里堤,不辞辛苦,却赚得满园春。”明清时期,小昆山成为了以种植茶叶、养殖桑蚕、纺织丝绸为主的繁荣村庄。如今,小昆村已成为国家第五批传统文化古村落、浙江省避暑胜地。
石道地
碧水潺潺流溪里,石道蜿蜒入画境。小乌溪江穿此而过,泛舟溪上,水波和欢笑之间,仿若世外桃源。
石道地村位于嵊州市西南部,相传在唐朝贞元年间,宰相李德裕巡视嵊州时,经过石道地,感叹道:“如行石上,故名石道地”。村落周围群山环抱,水清岩奇,沿着村中小溪漫步,可见茶园、古寺、古戏台等丰富的人文景观,令人叹为观止。此外,石道地还是著名的茶叶生产地之一,盛产石道茶,是浙江省的特色茶叶之一。
崇仁古镇
崇仁古镇,原名杏花村,位于嵊州西部,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据记载,崇仁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北宋熙宁年间,受皇帝敕封的义门裘氏从婺州分迁此地。裘氏以“崇尚仁义”为本,小镇因此得名。这里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崇仁寺、官府衙门、晋泰楼、玉山公祠等,这些建筑反映了崇仁古镇在古代社会中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地位。民国初期,崇仁经济发达,有“浙东小上海”之称。
王羲之故居
金庭观四面环山,前拥五老峰,后靠瀑布山放鹤峰,左立香炉峰,右峙卓剑峰,唐代诗人裴通称:“越中山水奇丽,剡为最;剡中山水奇丽,金庭洞天为最。”1700多年前,王羲之慕剡溪山水,携妻带子,归隐瀑布山麓,寄情山水,以写字牧鹅为乐,并在此终其一生。此后,王羲之后裔在金庭观附近聚居成村,名为“华堂”,至今有千年历史。2012年,华堂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嵊”情邀请!
嵊州!
等你!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嵊州山水挑战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