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过百家商户被骗
【案例一】
2024年1月15日和1月16日,诈骗分子先后在温州瑞安吾悦广场、鹿城时代广场等金店用骗取的受害人资金购买金条,涉及资金达235万余元。温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接到山东日照反诈百万案件资金协查后,立即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但黄金已被转移至上家,商户收款账户被公安冻结。
【案例二】
2024年1月23-30日,多名年轻人先后在金华市多家金店以订婚为由购买金器,向店主索要收款银行卡号,声称由配偶或家长付款,将骗取的受害人资金购买金条或较大克重金首饰,涉及资金近30万元,目前,商户收款账户被公安冻结。
【案例三】
李先生在台州经营一家手机专营店,2024年1月4日,一“客户”电话主动联系李先生,称需要购买两台手机,并添加微信发送送货地址,让李先生提供收款银行账号。李先生随即收到“客户”银行转账22000元,按约定李先生将货送到指定地点(一家KTV门口)。当日,李先生收货款的账户被紧急止付,后与公安机关联系才得知,该手机货款由受害人账户汇入,此时“客户”已经联系不上。
【案例四】
叶先生在丽水龙泉经营烟酒店,2023年8月16日,其名下一张农行卡被安徽蚌埠公安冻结。经联系银行和公安后得知,前几日“客户”在其店里购买了一批烟酒(五粮液3箱、软天下20条、软中华20条、软爆1916黄鹤楼20条),叶先生通过转账收到的“客户货款”66000元被安徽公安认定为涉诈资金,并进行了冻结。经过与安徽反诈中心充分沟通,并积极提供店里的监控视频资料、聊天记录截图、营业执照以及个人银行卡流水等证明资料,最终排除了叶先生的涉诈嫌疑,解除了账户管控。
【案例五】
彭女士在衢州经营一家花店,几日前她接到一笔特殊的订单:一名年轻男子到店要求包一束“有钱花”,就是在鲜花上放33440元现金,加上260元的包花手工费,一共需要支付33700元。该男子表示没带现金,希望通过银行卡转账支付。彭女士收到全额货款后,将“有钱花”礼盒送到指定地点。几天后,彭女士收款银行卡因涉嫌接受涉诈资金,被异地公安机关冻结。
案件分析
此类案件诈骗形式多样,方式新颖,但“万骗不离其宗”。
第一步,联系商家。诈骗分子通过自己或雇佣他人联系商户,优先购买容易变现的商品(如手机电脑、黄金、烟酒、鲜花或蛋糕礼盒等),盯准商户服务客户的心理,提出将钱打入商户经营者的银行卡账户内,让其提供银行卡号。
第二步,完成汇款。诈骗分子将卡号转发给电诈案件受害人,商户收到的“预付款”实际是其他案件的“赃款”,而商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洗钱”工具,被动涉案。
第三步,转移商品。诈骗分子收到商品后立即进行转移,等受害人意识到被骗,资金已通过转化为商品的方式在市场上流通。
温馨提示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爱嵊州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