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融媒评论:移风易俗,先破后立为百姓
转载
张金兰于 2023/08/08 08:17:4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嵊州发布
作者:
7623 阅读
0 评论
45 点赞
移风易俗,先破后立为百姓
8月4日,我市召开深化移风易俗工作部署会,对这项工作进行再部署,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下王镇是我市第一批试点乡镇,自试点以来,全镇共简办红白喜事19场,节约费用18余万元,有效遏制了攀比之风,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石溪村任熙娟说:感觉到观念在转变,操办酒席的标准下降了,负担有明显减轻。同村的任爱娟则表示:高价彩礼其实大家都反对,但之前没有更好的办法应对,现在有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政策,老百姓都大力支持。我市移风易俗所面临的形势颇为严峻,总结起来有三大特点,一是攀比风气盛,一场婚礼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一张桌子上至少五包烟,一袋回礼中至少一包烟;二是人情名目多,除了红白喜事,还出现了祝寿、生日、乔迁、升学、参军等名目;三是随礼金额高,几百块钱感觉都有点拿不出手。下王镇的试点能取得这样的成效,殊为不易,但放眼全市,依然有不少人把婚丧嫁娶变成了争面子、拼家族、比阔气、要场面的竞技场,“人情宴”变成“人情债”,老百姓一方面颇有怨言,另一方面又是有苦难言。因此,要充分认识移风易俗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形式、新办法。除陋习,树新风,要切实解决干部群众的“三观”问题。推进移风易俗,表面上改的是行为习惯,本质上改的是人的“三观”,也就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将移风易俗融入日常生活,倡导文明行为,重塑乡村文化。除陋习,树新风,要精心设计好载体和平台,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新观念。石溪村利用送戏下乡、我们的“村晚”、端午节等活动,用自编自演自导等方式传播移风易俗文化,逐渐转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除陋习,树新风,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管好了党员、干部这个关键,群众工作就好做。下王镇在试点时,镇村两级党员干部按照相关规定,带头倡导并践行,并将执行情况与党员先锋指数考评挂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全市已进入移风易俗试点工作的关键阶段,各乡镇街道要从思想上形成自觉、制度上形成规范、风气上形成氛围。要强化村级党组织对红白理事会的领导,修订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等各项规定,明确红白宴席、操办规模、结婚彩礼和随礼标准的原则要求,增强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责任担当。要积极倡导办酒不铺张,彩礼不收受,礼金不攀比,宴请不跟风,丧葬不迷信,烟花不燃放,低俗不参与。同时,要注意不搞“一刀切”、“齐步走”,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要充分尊重当地的风俗人情,充分考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接受程度,为接下去的工作打好桩、铺好路。要立足于让更广大的老百姓转变观念,打一场移风易俗的人民战争,让极少数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攀比风和奢靡风,没有生存的土壤。说到底,移风易俗就是先破陋习再立新风,出发点是为了老百姓减轻负担,落脚点是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全市上下务必统一思想,协同配合,全力打赢这场责任重大、使命重大、意义重大的移风易俗攻坚战,为在更高起点上奋力续写“八八战略”嵊州新篇章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作者:嵊州融媒评论员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