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雅璜 一个清雅绝尘的古村落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旅游情报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雅璜 一个清雅绝尘的古村落

转载 张金兰2023/06/19 08:38:1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嵊州新闻 作者: 6664 阅读 0 评论 52 点赞


雅璜 一个清雅绝尘的古村落
作者:范大成 
摄影:史武坚 邵建林  范大成  张建秋
雅璜坐落于会稽山腹地,平均海拔500米,西北与诸暨毗邻,距嵊州市区26公里。
一条柏油公路穿村而过,与山外连接,交通十分便利。
雅璜村原是雅璜乡政府驻地,2019年乡镇撤扩并后划归石璜镇管辖,从此再无雅璜乡,只有雅璜村。
香榧、茶叶、毛竹是雅璜的“三宝”,也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全村现有香榧林5千多亩、茶园3千多亩、竹林2万多亩。
  雅璜,历史悠久,风景秀丽。
古桥溪流、白墙黛瓦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中显露出迷人魅力。
一条清澈美丽的雅璜江贯穿村子东西,养育了一方水土,成就了一方文化。
村落内,至今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如双虹桥、裘氏宗祠、四合院式的老台门等等。
这些古建筑,年代久远,其建筑风格既有明清特色,又显江南风情。
从路廊到宗祠,从弄巷到台门,都生动刻画出一个山区古村落古朴典雅的韵味,让人感受到雅璜先辈们的聪明才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双虹桥)

双虹桥,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横跨在低吟浅唱的江面上。
此桥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为双孔半圆形石拱桥,整座桥梁全部用石块筑成,历经数百年仍岿然不动。
这样大跨度的双孔石拱桥,在嵊州或其他地方都不多见。
桥上青石板路被行人的足履磨得光滑锃亮;两个桥孔如弯弯眉眼,注视世事变迁,笑迎八方来客。

裘氏宗祠

裘氏宗祠坐落在雅璜村中心地段,历经了百年风雨洗礼,如一位屹立不倒的时光老人,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
这祠堂不仅是裘氏家族尊祖敬宗的场所,也曾是小学生读书明理的地方,现在又内设抗日巾帼英雄左克烈士展陈馆,一直以来是雅璜乡土文化的重要阵地。
雅璜有不少四合院式的老台门,如老屋台门、三进台门、万龙台门、桥头台门、陈家台门等等,老台门内的一砖一瓦、一柱一窗总散发着神秘、古朴、典雅的气息。
只是现在,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经商、求学,许多家庭又迁移到新的住宅,老台门里曾经那些热闹的生活场景——孩子们的嬉戏追逐,廊檐下的谈笑风生,已不复存在。
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怀揣着对老台门的那份情感和不舍,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守护着他们一生的印记。

雅璜是“民情日记”的发源地。

25年前,原雅璜乡的乡干部,随身携带一本小小的日记本,下基层听民声、记民情、解民难,深受老百姓欢迎。此举作为党员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干部作风的先进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加以推广。

现在雅璜村建有民情日记实践中心,内设展示中心、研学中心、报告厅、党群服务中心等,是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教育实践基地,每年都有不少本市或外地干部组团前往参观学习,从而也使雅璜本来寂静的山村变得热闹起来。
  几千年的裘氏文化深深影响着一代代的雅璜人,锻造了雅璜人质朴、勤劳,好学、上进的人生素养。
他们默默地耕耘在自己的这块土地上,抓经济,促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村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引领下,大搞河道治理,绿化美化,建设完成了村公共服务中心和农村家宴中心,新建桥头停车场和“民情日记”广场,对村主干道进行“白改黑”改造等等,山村面貌日新月异,百姓生活一年好似一年。
  雅璜村村如其名,全在一个“雅”字,雅在茶香满陇,雅在竹径通幽,雅在榧满枝头,雅在民风淳朴,雅在百姓幸福的笑脸。
雅璜北面的雾露尖山峰,海拔有800多米,登上高峰,眺望雅璜,山林如海,清雅绝尘,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此时此刻,心中会萌生一个念头——山清水秀雅如斯,不辞长作雅璜人。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嵊州新闻网、闲情偶摄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

二维码.jpg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