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打通“最后一公里”!我市持续提升公交服务能力和水平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城市服务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打通“最后一公里”!我市持续提升公交服务能力和水平

转载 张金兰2023/04/23 09:06:1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嵊州发布 作者:嵊州发布 4507 阅读 0 评论 48 点赞


打通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我市将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较大自然村“村村通公交”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实事来抓,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维护,优化公交站点布局,完善农村客运线路,科学规划、合理加大车辆发班频次,建设形成多层次、深通达、高品质的公共交通体系,从而打通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

近日,在谷来镇双溪村石硬自然村,90多岁的村民马雪芹要到市区儿子家里,她高兴地坐上了开通不久的公交车:“钱都不用付,很方便,对我们来说享福了。”


石硬自然村由于道路条件等制约,一直未开通公交车。村民要坐公交去市区,就得徒步30分钟才能到附近的公交站点。为解决群众“坐车难”的问题,市交通运输局积极与属地政府沟通协调,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反复确认公交车行驶路径,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乘车。

谷来镇双溪村村委会副主任王柏松告诉记者,开通公交车后,农产品带出去比较容易,可以增加收入,出行方便,办事也方便。


与谷来镇双溪村石硬自然村一样,该镇马溪村横山自然村等人口少且又偏僻的山区自然村,也开通了公交车。同时,按照群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合理规划首末站运营时间及运营班次,大大方便当地群众。


据悉,截至2022年底,我市共有公交综合枢纽5个、公交首末站52个、公交停保场2个、公交站点3147个、候车亭723个,已全面实现建制村“村村通公交”,建制村村委所在地或文化中心公交通达距离从2公里缩短至500米以内。全市户籍人口200人以上自然村850个,其中96%的自然村已通公交,一个布局合理、畅通有序、优质便捷、富有活力的城乡公交运营网络基本形成。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高标准建设城乡公交设施,摸排户籍人口200人以上自然村未通公交情况,持续提升城乡公交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幸福感。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

二维码.jpg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