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挑压千年,竹落成器。
传承有竹,德馨相映。
曾盛极一时的嵊州竹编,重焕活力,走出家门,步入了国家级殿堂。
昨日,“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发布活动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此次获评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的66家非遗工坊工作成效突出、社会反响良好、人民群众认可度高,是全国2500余家非遗工坊的代表,并已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对公众展出。
“宁可无肉食,不可居无竹。”
绍兴市非遗生产性传承基地——嵊州市大志然工艺竹编厂,正是此次入选的“嵊州竹编非遗工坊”的申报主体。它一路波折,带着光亮向我们走来,道出那一个个远山里扎根生长的模样,那一段段静默沉淀、虚心进发的时光。
精巧、雅致、朴实、耐用,“嵊州竹编非遗工坊”带来一场全新的纹格相交,次序有致的竹编体验。
看到小小竹编使用篾尺、篾刀、剑门、刮刀、手钻、篾锹、手锯、卷刨、竹凿、榔头、锉刀等多样工具,用竹丝篾片多样的编织手法环环相扣,编织成精巧迷人,既实用,且具有东式审美品味的器具,每一处细节都还原了古人的智慧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一眼千年。
咫尺匠心,巧器流光。因嵊州地处浙江东部,曹娥江上游,四明山西麓,温和的气候,盛产各种翠竹。竹编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至汉晋时工艺已臻精细,明清两代编结水平进一步提高,因此有着“中国竹编之乡”的名号。
助力乡村振兴,赋能共同富裕。如今嵊州不仅每年创作更新各类工艺品种类,还通过积极参与非遗主题民宿、山区乡村竹文化旅游等项目建设,拓展产品应用空间和销售市场,积极开展各项非遗活动,如去年举办的“多彩美工 创意生活”2022嵊州市工艺美术科普教育周便通过竹编研学活动,唤醒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未来能有更多人自觉当起“非遗”传承者,延续传统文化的脉络。
来源:文旅嵊州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