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巴贝集团“破茧成蝶”背后的“创新密码”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企业风采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巴贝集团“破茧成蝶”背后的“创新密码”

转载 张金兰2023/02/16 08:58:3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嵊州发布 作者: 4792 阅读 0 评论 49 点赞


2003年2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嵊州调研先进制造业发展情况,对巴贝集团进行了实地考察。

习近平同志在调研时对我市寄予殷切期望,希望我市在确立领带产业世界一流制造基地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加大技改投入,努力使嵊州成为国际领带都市,同时寄语巴贝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领带生产企业,为全省特色块状经济树立样板。

走进巴贝集团一楼展厅,迎面而立的墙上,挂满了历年来各级领导视察巴贝的照片。照片墙的最上方,一行红字特别醒目——习总书记寄语:“希望巴贝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领带生产企业。”“你看,最上面的第一幅照片就是总书记和我们董事长。”展厅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我同你们一样,常常会看着出神。”巴贝集团董事长金耀看到记者对照片墙饶有兴致,于是主动提及了当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巴贝视察时的情形,“当时,习近平同志先后参观了我们的花型设计中心、领带产品展示中心和面料织造中心,看到我们从国外引进的一系列进口机器,了解到我们的领带已经销往全球各地,他很高兴,希望我们坚持创新,构筑竞争优势,做全球最大的领带生产企业。”

照片记录着历史,“寄语”成了企业努力的目标。“按照总书记的嘱托,我们努力在技术上创新,在扩产能上下功夫。”金耀说,经过4年努力,2007年,企业总部从老城区搬到了经济开发区,面积从原先的12亩扩大到了200多亩,年产能从1000万条领带提升到3000万条,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领带生产企业。“当时,在美国市场,我们领带的占有率超过了30%。”

目标虽已达成,想要保持却并不容易。巴贝在蚕丝绸类产品研发生产方面有着优势,但对蚕丝绸的依赖,使其难以摆脱原料市场的制约。


“创新发展是总书记给我们指引的路子。”金耀说,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对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蚕桑生产来一场天翻地覆的技术革命,从天然养蚕转向工厂化养蚕,而这一路也注定需要披荆斩棘。

嵊州是浙江主要的领带、丝绸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2022年,领带产量占全国90%、世界60%。近年来,嵊州坚持创新引领,不断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努力打造“中国丝高地”,其引擎就是巴贝工厂化养蚕项目。


春寒料峭,桑树才吐嫩芽,春蚕还未孵化,而在巴贝的工厂化养蚕车间内,雪白的蚕茧如连绵不绝的钱江浪潮,从传输带倾泻而出,日产量超过20吨。蚕宝宝在这里忘记了季节、摆脱了桑叶、告别了人工,一年365天都可结茧。

“工厂化养蚕是个无从借鉴的命题,一路坎坷。总书记对我们的期望,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勇气。”回想这段“刻骨铭心”的历程,金耀倍感自豪。

2012年初冬,一次偶然的机会,金耀了解到省农科院在进行人工饲料养蚕的实验。“养蚕还能用饲料?我一听就来了精神。”他说。近些年来,新老蚕农“青黄不接”,浙江鲜蚕的年产量逐年锐减,生丝价格每年上涨。“传统养蚕模式前景堪忧,工厂化养蚕是大势所趋。7年时间,我和团队几乎没有休假,包括春节。” 

无知无畏,说干就干。没有研发团队,就自己组建;没有工厂化养蚕设备,也自己研制。

“工厂化养蚕,这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项目,而是一个集蚕种改良、饲料配方、机械设备、防病体系和环境控制等多种新技术的项目体系。任何一次疏忽,都会满盘皆输。”金耀说,从模具研发、设备制造到饲料配方、病害防治,这7年里经历的重大失败就有500多次,几乎涉及每一个技术环节。

(资料图)

千“孵”万唤始出来。2019年1月20日,巴贝集团在杭州向全世界宣布,正式攻克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这个世界性难题,其通过7年探索和努力的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项目正式投产。

如今,巴贝已培育出适合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的专用蚕种,研制出了工厂化养蚕的低成本人工饲料及配套饲养工艺技术,建立了工厂化养蚕环境控制体系、病害防控体系、人工智能工厂化养蚕技术体系,实现了工厂化养蚕的产业化开发。

“罗敷喜蚕桑,采桑东南隅。”两千年来,汉乐府诗《陌上桑》,讲述着养蚕女罗敷对爱情的坚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二十年砥砺奋进,巴贝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望,在攻克工厂化养蚕的道路上日拱一卒,终于“破茧成蝶”。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创新就要敢于承担风险。敢为天下先是战胜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需要弘扬的品质。”金耀说,如今,他也有了更加深远的目标,要在工厂化养蚕的催化作用下,让巴贝不仅成为全球最大的领带生产企业,也要成为全球最大的蚕茧生产企业,为嵊州打造“中国丝高地”提供支撑。


今年年初,位于城东、总投资28亿元、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的陌桑高科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厂房像一个巨大的孵化器,气势恢宏。据介绍,该项目将具备年产4万吨鲜茧的生产能力,其产量相当于全国的6%、全球产量的5%。

巴贝的“破茧成蝶”,也是嵊州产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全面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作为浙江省域治理总方略的“八八战略”,对浙江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为浙江转型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年来,嵊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一以贯之践行“八八战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剡溪大地不断焕发新气象、迸发新生机。

成绩斐然,数据可以证明。


2003年,当时嵊州的产业主要以领带服饰、机械电机、厨具电器为“三驾马车”,驱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单一,企业体量也小。如今,嵊州已有新光药业、迪贝电气、昂利康制药、帅丰电器、亿田智能厨电、新中港、盛泰集团等7家企业相继成功上市,他们用实际行动表明嵊州企业拥抱资本市场不断做大做强的态度。

近年来,随着比亚迪、晶越半导体、金达视讯、蔚星科技、贝达药业、湃肽生物等新能源、新材料、5G、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龙头项目相继落户,嵊州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构建起重点产业和新兴项目双翼驱动的产业体系。据统计,2022年,嵊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11.08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高于全省和全国。

当下的嵊州正坚定不移用“八八战略”为引领,抓实三个“一号工程”,聚焦发展、改革、开放三个关键词,大力推进“四港”联动枢纽节点城市建设,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网络型山水城市,破解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密码”。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嵊州生活网友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标注作者及出处有误、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

二维码.jpg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